当前位置:1566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企业管理 > 管理知识

事故管理理论与分析(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6-28 11:00:03 查看人数:81

事故管理理论与分析

第1篇 事故管理理论与分析

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具有严谨的技术性和严格的政策性。通过搞好事故管理,对掌握事故信息,认识潜在的危险隐患,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事故分类

为了评价企业安全状况,研究发生事故的原因和有关规律,在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事故进行科学的分类。

1.按伤害程度分类(对伤害个体)

(1)重大人身险肇事故指险些造成重伤、死亡或多人伤亡的事故。下列情况下包括在内:①非生产区域、非生产性质的险肇事故;②虽发生了生产或设备事故,但不至于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③一般违章行为。

(2)轻伤职工受伤后歇工满一个工作日以上,但未达到重伤程度的伤害。

(3)重伤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列为重伤:①经医生诊断为残废或可能为残废者;②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③人体部位严重烧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烧伤部位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④严重骨折、严重脑震荡;⑤眼部受伤较重,有失明可能;⑥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其他四指中任何一节轧断两节或任何两指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肉受伤甚重、引起功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屈的残废可能;⑦脚部伤害,脚趾轧断三节以上;局部肌肉受伤甚重;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残废可能的;⑧内脏伤害,指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⑨不在上述范围内的伤害,经医生诊断后,认为受伤较重,可参照上述各点,由企业提出初步意见,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查确定。

(4)死亡第六届国际劳工统计会议规定,造成死亡或永久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每起事故相当于损失7500工作日,这是假定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者的平均年龄为33岁,死或残后丧失了25年劳动时间,每年劳动300天,则损失的工作日数为300x25—7500(工作日)。

2.按一次事故的伤亡严重度分类

为便于管理,国家伤亡事故报告规程gb6441—86做出如下分类:

①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②重伤事故,负伤人员中只有重伤而无死亡的事故;

③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④特别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3.按致伤原因分类

国家标准gb6441—86按职工受伤的原因,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指落物、滚石、锤击、破裂、崩块、碰伤,但不包括爆炸引起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包括铰、压、撞、颠覆等);

(3)机器工具伤害(包括铰、碾、戳);.

(4)起重伤害;

(5)触电(包括雷击);

(6)淹溺;

(7)烧烫;

(8)火灾;

(9)刺割(指机器伤害处的刺割,如钉子扎脚、尖刃物划破等);

(10)高处坠落(包括由高处落地和由平地坠入地坑);

(11)坍塌;

(12)冒顶;

(13)透水;

(14)放炮;

(15)火药爆炸(指生产、运输、储藏过程中的意外爆炸);

(16)瓦斯爆炸(包括煤粉爆炸);

(17)锻炉和受压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包括化学物质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4.按管理因素分类

为了从管理方面加强安全工作,我国有的行业还规定导致伤亡事故的原因,做

如下分类:

①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

②防护、保险、信号等装备缺乏或有缺陷;

③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

④光线不足或地点及通风情况不良;

⑤没有操作规程、制度或不健全;

⑥劳动组织不合理;

⑦对现场工作缺乏指导或指导有错误;

⑧设计有缺陷;

⑨不懂操作技术;

⑩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⑩其他。

其中又分为物质原因(①~④)、管理原因(⑤~⑨)、人为原因(⑩),当一起事故涉及多个原因时,必须从中找出一条最主要的原因。

5.其他分类方法

国际劳联1923年召开的统计工作会议上,建议尽可能按加害物体进行分类。列出的加害物如下。①机械:原动机、动力传动装置、起重机加工机械;②运输:铁路、船舶、车辆;③爆炸;④有害、高温或腐蚀性物质;⑤电气;⑥人员坠落;⑦冲击和碰撞;⑧落下物体;⑨坠落;⑩非机械操作;⑥手工工具;⑥动物。

日本劳动省规定的伤亡事故类别为:①坠落、滚落;②翻倒;③强烈碰撞;④飞来物和落下物崩溃、倒塌;⑤撞穿;⑥被拦截、被卷入;⑦切断、摩擦、刺伤;⑧淹溺;⑨接触高低温物体;⑩接触有害物体;⑩触电;⑥爆炸;⑩破裂;⑩火灾;⑥道路交通事故;⑩其他交通事故;⑩动作相反;⑩其他;⑩不能分类。

事故分类的方法和粗细取决于对伤亡事故进行统计的目的和范围。上级管理部门需要综合掌握全局伤亡事故的情况,事故类别的划分可以概括些,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为了便于追究事故的根源和探索整改方案,常希望划分得详细一些。样本数一定的情况下,分类越细,数据越分散。为了保证在较细分类的情况下数据不致过分分散,就需要扩大统计范围,例如将歇工不足一个工作日的伤害事故或非伤害事故也统计在内。

二、事故调查与报告

1.事故报告程序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应按照规定及时进行事故报告。在《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负有“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职责;国务院令[1991175号《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令[199715号《广州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处理规定》对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做了具体的规定。

企业发生轻伤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会组织。发生重伤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会组织。发生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1~2人的事故,事故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4小时内如实报告上级主管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和公安机关,并填报《事故快报表》。发生死亡3人或3人以上的重、特大死亡事故应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市人民政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和公安机关。

事故单位发生事故后,应以最快捷的方式(电话、传真等)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发生时间、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情况,以及事故的初步原因和经过。

若事态仍在继续,要随时报告。后续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事故更具体一些的信息,事故发生后各方采取了何种应急措施,事故现场处理情况。

发生事故的企业,要按规定填写事故报告。对主管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于事故发生后15天内报送上级有关部门。事故调查报告应详尽描述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调查取证和事故原因分析,得出事故分析结论,分清责任,拿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意见。

事故调查报告编写的内容包括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凡因工负伤者,从发生事故受伤起,若1个月后,由轻伤转为重伤,或由重伤转为死亡,则不再按重伤、死亡事故上报。

2.事故调查处理

为了掌握事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以及所要采取的防范措施。必须对每一起伤亡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现场是安全的一次信息。

事故调查的一般程序如下。发生伤亡事故后,首先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同时要抓紧时问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报告。在保护好事故现场的同时要积极抢救受伤者。发生事故的单位和有关上级主管单位要及时派出事故调查组赴事故现场调查,调查组成员原则上应包括单位行政领导、工会负责人、人事劳动部门、医务部门和安全部门的同志。在现场收集有关事故各方面的情况与人证、物证,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分析会。在掌握全部情况的基础上,明确原因,分清责任,提出事故处理意见,最后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将一起事故的全部资料汇总、归档、结案、上报。

3.事故现场的处理

必须认真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为抢救受伤者而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件时,应做好标记。

4.事故调查技术及内容

(1)物证与人证的收集物证包括现场的致害物、残留物、破损件、碎片及其具体位置,每件物品应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物件应保持原状,不得擦洗。人证是指有关现场当事人的叙述事故情况的材料,要注意真实性。

(2)事故调查的内容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②受害人和肇事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③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情况、接受安全教育的情况;④出事当时,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站位、姿势等;⑤事故发生前后设备、工具等的性能和质量情况;⑥使用的材料,必要时可进行物理或化学性能的实验与分析;⑦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⑧工作环境的状况,照明、温湿度、通风、道路、工作面状况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取样分析记录;⑨个人防护措施状况,质量、规格、式样等;⑩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情况;⑩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和因素。

(3)现场摄影及绘制示意图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出事原地的所有照片。可能被清除或被践踏的痕迹,如刹车痕、地面与建筑物上的痕迹、火灾引起的损害、冒顶下落的空间以及事故现场的全貌。事故现场的位置图、流程图以及录像带等。

(4)技术鉴定与模拟试验①设备、器材的破损、变形、腐蚀等情况,必要时司做技术鉴定;②设备的零部件结构、设计及规格尺寸的复核、计算;③必要时可做模拟试验,如起火原因分析,但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处理事故国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没有追究不放过。

5.人因事故的调查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性依据。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事故的心理学知识,这对调查处理事故的发生原因,提高预防事故的管理水平有帮助。

安全管理心理学与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

一是安全工程师所关心的几种不安全行为,称为已经知道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⑤安全操作能力低,工作缺乏技巧;⑥与人争吵,心境下降;⑦匆忙的行动,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⑧无人道感,不顾他人;⑨超负荷工作,力不从心。

二是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的事故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没有经验,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发现不安全的方法便当;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

三是心理上的某些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激情,冲动,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力低,无耐心,缺乏自信心,无安全感;④涉及家庭原因,心境不好;⑤恐惧,顽固,报复或身心缺陷;⑥工作单调,或单调的业余生活;⑦轻率,嫉妒;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或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悸。

6.物因事故的调查

引起人身伤亡的事故除了人因事故以外,还有物因事故。工业企业日常工作环境下,常见的物因事故有电气事故、机械事故和火灾与爆炸事故。

(1)电气事故电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最基本能源。由于缺少用电安全措施和安全知识,缺少安全管理,以及维修不当,或设备绝缘老化等原因,就会造成人身触电、设备烧毁、电气火灾爆炸等电气事故。缺乏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装置,或者未采用合理的安全电压、绝缘、屏护、间距,都是造成电气事故的基本原因。

(2)机械事故在使用机械的过程中,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上的缺陷、机械的完好状态不佳,或由于对机械性能了解不足、操作不当,或安全防护措施不当、作业场所条件恶劣等原因,就潜在着机械伤害的危险。不了解机械的危险部位、机械运行状态下的危险部件,就无法有效地采取防护措施。

(3)火灾与爆炸事故在具有易燃、易爆的工业场所和具有压力容器的生产环境都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同时存在,就会发生燃烧。若没有限制火势蔓延的措施,扑灭与扑救措施,疏散措施等,就会发生火灾,造成事故。

三、事故分析

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是偶然的。这说明事故的预防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事故这种随机性在一定范畴内也遵循统计规律。从事故的统计资料中可以找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因而,事故统计分析对制定正确的预防措施有重大的意义。

做好统计记录,有助于企业本身和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①从事故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中,可以掌握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发生的对策。

②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区的安全生产成绩,找出与同类企业、系统或地区的差距。统计数字是检验其安全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为制定有关安全卫生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④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使广大员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训,提高遵纪守法的安全自觉性,使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⑤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领导机构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并做出正确决策。这项工作也有利于监察、监督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⑥通过对事故的分析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事故统计分析就是运行数理统计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故发生的某些必然规律,为防止事故发生指明方向。事故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完善的事故调查、登记、建档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依赖于事故资料的完善和齐备。然而这些完备的事故资料,只不过是一件件独立的偶然事件的客观反映,并无规律可言。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偶然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从中找出必然的规律和总的趋势,从而达到对事故进行预测和预防的目的。

事故统计分析是事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能及时掌握准确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和事故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指导安全生产,制定计划提供依据。事故统计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是人们认识事故本质的一种重要方法。

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手段收集事故资料,将大量零星的事故原始资料系统全面地集中起来。事故调查项目,应按事故调查目的设置,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工种、伤害部位、伤害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起因物、致害物。事故类型、事故经济损失、休工天数等。项目的填写方式,可采用数字式、判断式或文字式等。

事故资料的整理,是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进行恰当分组和进行事故资料的审核、汇总,并根据要求计算有关数值,统计分组。如按行业、事故类型、伤害严重程度、经济损失大小、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时间等进行分组。审核汇总过程,要检查资料的准确性。看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指标之间是否相互矛盾,通过计算,检查有无差错。事故资料的综合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事故资料及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或标上统计图,得出恰当的统计分析结论。

把统计调查所得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按一定要求填在一定的表格中,这种表叫统计表。即填有统计指标的表格就叫统计表。例如《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利用表中的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可以研究各种事故现象的规律、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统计表的形式很多,有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等。简单表,如逐月事故统计表,按性别、单位划分的统计表等;分组表,如按工龄、年龄、文化程度划分的事故统计表;复合表则为两者结合的统计表。

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基础数据资料保存,作为定量安全评价和科学计算的基础。科学的计算方法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如果数据这方面的积累不充分,所应用的评价方法将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2篇 矿、科、队三级管理入手,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生产矿井受作业环境、工人工作状况、个人素质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生产一线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事故的几率很高,如何杜绝零打碎敲的事故,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矿井管理层面,需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目前,我矿的职工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业空间受限、作业场所条件差,这些不利的因素造成了小伤小碰现象屡禁不止。作为矿管理层面,应该从这些因素抓起,努力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尽可能缩短职工劳动时间,让工人有充分的时间休息,让工人在工作时间起码不持有一个坏的心情。除此之外,鉴于我矿地温高、距离远,在配套的设施和措施上应该做到位,比如高温天气时降温措施的准备及水的供应、距离较远的地方装备一些辅助运人设备从而减少工人的行走路线等等。

二、从科室管理层面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因地制宜,制定合理施工标准

科室管理人员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制定现场施工的各种标准,标准制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以后使用的好坏。这就要求科室管理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标准,这种标准不但要保证职工执行期间的安全,而且要保证在以后使用过程中少出问题甚至不出问题。我所说的标准很多,既包括各个科室所审批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作业规程,也包括各种操作规程、制度、施工标准。这就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在下发各种标准时要慎之又慎,确保标准在执行中或执行后不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减少事故的发生。

2、从设计入手,向本质安全型矿井努力

设计是矿井所有工作中的基础,若能抓好该项工作,就是为矿井的各项工作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在设计上,我们本着“系统简单可靠、布局合理集中、支护科学有效”的设计思路,在综合考虑主辅运输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监控系统等各大生产系统的基础上,统筹优化,选择最适合本矿井安全生产的方案,努力把一些危害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就消除掉,从而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3、发挥服务监督指导功能,消除现场隐患

标准制定出来以后,就要在现场进行实施,制定的标准是否合理,现场是否能够按照标准实施,这就要求我们科室管理人员要多到现场去看。若制定的标准不合理,要马上修改标准,否则就有可能产生隐患;若好的标准没有在现场严格实施或在执行过程中有差异,也有可能产生隐患。所以科室管理人员要到现场去发现所制定的标准是否符合现场实际,是否存在执行中的差异,若果存在这些情况我们要马上找出对策把这些存在的问题或者是隐患给消除掉,让这些隐患不能够酿成事故。

三、从区队管理层面上,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做些工作:

1、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作业人员素质

提高作业人员素质,重点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各种理论和操作水平。区队可利用每周的安全培训日对职工进行理论培训,也可以到矿实操基地进行实操培训,告知职工在施工现场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那些容易在现场出现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做好职工自主保安,杜绝各类小事故发生

要想做好职工的自主保安,就必须做到:不断加强安全、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按章作业、按规程施工、按程序操作,自觉服从安全管理、接受监督,从而做到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所伤害,做到自主保安。

第3篇 抓好机电运输管理、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机电运输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的高低,在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中机电运输管理事故占较大的比例,因此,机电运输管理工作一直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今年1-8月份,我矿发生大大小小6起机电运输事故,尽管这些事故的发生原因由多个方面,但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如何做好我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我认为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设备现场管理、确保设备本质安全

机电设备安全状况的高低,是决定机电设备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我矿是现代化矿井,投入的设备基本上都是比较先进的设备,其安全性能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如何管好用好现有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本质安全,是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关键:

1、抓好设备的安装验收管理。在设备安装时要严格进行验收,确保设备及安全设施按照标准一次安装到位,各类保护设施使用正常后,方可投入运转,从源头抓起,确保设备本质安全。

2、抓好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我矿的生产任务较紧,检修时间有限,特别是采掘区队的集中检修时间很少,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设备停机的时间见缝插针的进行检修,设备运转时间再紧也要确保检修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设备安全运转,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

3、深挖员工的潜能,积极进行小改小革。每一台设备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总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因此,合理改造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合理、影响安全、影响效率的部件和薄弱环节,对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抓好机电培训工作、保证设备安全运转

机电设备安全运转是煤矿企业最基本要求,一个机电设备装备精良的煤矿,没有高素质的管理及操作维护人员是做不到安全生产的。目前,我矿机电工程技术人员、维护电钳工及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致使现场危险源普遍存在,职工安全意识低,思想麻痹大意,操作不规范等时常导致机电运输零打碎敲事故发生。所以,抓好培训工作、提升操作维护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机电设备安全运转的重要保障。

在机电员工的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是理论的学习,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课堂互动等教学方式,了解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予以解释;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的是实际操作和维护的培训。实践培训可以通过在地面实操培训基地进行,培养员工亲手操作、维护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讲解机电设备容易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怎样查找和排除等,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机电员工的实战经验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提升机电管理水平、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是确保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转的关键,是达到人、机、环、管四要素和谐的重要手段,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机电运输管理。

1、结合现场实际,不断制定和细化相关标准。如风水管路安装标准、电缆吊挂标准、胶带机安装及使用标准、斜巷安全设施安装标准、机房硐室达标标准等,使现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把机电基础管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优。

2、创新管理理念。在机电管理中要不断创新思维,将新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去,提升机电管理水平。如“设备零影响、人员零三违、安全零事故”的“三零”管理理念;设备检修的“三位一体”管理理念等。

3、在系统内部组织观摩交流。为确保各单位标准执行的统一,在系统树标的基础上,组织各单位机电管理人员召开现场观摩会,会上由机电技术人员对标准的执行进行详细的讲解,统一标准,对标找差,整体达标,提升机电运输管理的整体水平。

第4篇 从一起火警事故看火电厂废油管理

1 火警事故经过

2003-02-07t01:35,某电厂汽机运行0 m值班员在交接班巡检中发现1号给水泵前置泵出水管地沟沟道处冒浓烟并伴有火苗窜出,立即用灭火器灭火。恢复正常后揭开沟盖板检查,发现该地沟内积有油水,前置泵出水管的下半截浸在油水中,布置于管道上面的1号给泵事故按钮电缆线绝缘烧损,前置泵出口流量计的一电缆线也部分烧损。

2 事故原因分析

从起火后的事故表象看,1号给泵未发生直流短路出口,可以排除由于电缆短路引起地沟着火。经调查,在此前半月的停炉消缺期间,汽机检修队某班进行1号给泵润滑油冷油器找漏工作,在放冷油器余油时,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一定数量的余油漏入1号给泵前置泵地沟内。1号给泵前置泵出水管自该地沟穿越而过,进入1号给泵入口, 由于开、停机时泵及冷油器排空门、放水门排水至该地沟,使沟内长期存有一定积水,加之检修放油未及时回收,漏入沟道使沟内积油水,造成沟道内的前置泵出水管管道保温吸油。管道内介质温度为160℃左右,管道保温在高温和沟道内游离油分子及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下,发生自燃着火,引燃沟道内置于管道上方的电缆线,造成1号给泵就地事故按钮电缆和前置泵出口流量计电缆烧损。

3 对策与防范措施

长期以来,火电厂由于对生产现场的废油处理与回收缺乏足够重视,往往使废油进入下水沟道和电缆沟道内,极易导致环境污染和火灾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必须加以避免和防范。在此笔者对加强火电厂的废油管理谈几点建议。

(1) 对厂内的废油源进行清理、普查,并建立定期检查、清理制度。重点检查地沟、电缆沟、重油库集油井、废油井、事故油池等,并完善管道保温,对浸油的管道保温一经发现,立即更换。

(2) 运行人员应加强设备的运行维护,经常检查各油箱油位和阀门是否正常,补、排油操作时要防止漏油和溢油,杜绝油系统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现地面积油必须用棉纱擦干,严禁用水冲入地沟。

(3) 检修人员在检修设备需放余油时,应采取措施对余油进行回收,避免废油进入附近下水沟道及电缆沟道,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和环境污染。

(4) 油处理班在处理各类油品时,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严禁跑油、漏油并做好废油收集工作。

(5) 燃油库集油井、汽轮机事故油池内集油到一定液位时要及时将废油回收,发现集油井油水分离不好时,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6) 加强各种油品的使用管理和保存管理,用后的废油及时回收,统一处理。

(7) 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用油意识、防火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8) 单位和个人凡发现事故漏油情况必须迅速汇报,采取措施,以防事故扩大。

(刘孝文)

第5篇 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了满足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下,使本公司员工伤认定、救治和工亡善后处理处于受控状态,并使其特性达到预期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后,如何进行报告、调查、分析及处理的办法,适用于迁安轧一钢铁集团公司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达到事故发生后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事故预防,避免或减少事故的重复发生,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3 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轻伤以上事故(包括轻伤、重伤、工亡、重大险肇事故、职业病)的调查、分析上报、涉及到两部门责任之间事故的调查、。

3.2 安全部负责事故调查、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依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明事故原因和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3.3 工会、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保卫部、事故单位负责伤亡家属善后处理工作。

3.4 人力资源部负责工伤保险理赔工作。

3.5 保卫部负责厂内、外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查明事故经过、查明人员伤亡事故原因和性质;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将事故处理结果报公司。

3.6 相关方发生的安全事故、事件由安全部按照《相关方管理程序》进行调查处理。

3.7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发生的微伤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重伤以上的事故调查并负责事故现场保护。

4 工作程序

4.1 报告程序

4.1.1 发生轻伤以上事故(包括轻伤、重伤、工亡、重大险肇事故、职业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将事故情况向班组长、车间主任报告,同时逐级报告本部门生产调度室、安全科及部门负责人。事故部门发生事故后立即电话上报安全部,在1小时之内将事故报告上报安全部。安全部及时通知人力资源部。

4.1.2 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应由公司安全部立即上报政府有关部门。

4.1.3 发生重大以上事故时,事故单位立即上报安全部。安全部按照事故快报的时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

4.2 事故调查

4.2.1 分级调查

a、微伤事故由事故发生部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结束后要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上报安全部备案。

b、轻伤、重伤事故以上由安全部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安全部等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结束后,由事故调查组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要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上报安全部备案。

c、死亡事故由迁安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安全部和事故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调查。

d、重大事故由上级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查。

4.2.2 事故调查组成员的组成

a、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必须具有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

b、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相关部门参加;

4.2.3 事故调查

4.2.3.1 现场处理

a、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b、事故发生后,应救护受伤害者。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c、保护事故现场。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d、为救护受伤者需要移动现场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现场标志。

4.2.3.2 取证

——物证搜集

a、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

b、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管理者。

c、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证人材料搜集

a、对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虑其真实程度,并做好记录。

b、要求证人对口述的材料要写成书面材料。

——事实材料的搜集

a、事故发生的部门、地点、时间、受害者的个人基本情况;

b、受害人的接受安全教育情况,是否持证上岗;

c、有关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

d、个人防护措施状况;

e、出事前受害人的健康状况;

f、其它可能与事故有关的细节或因素。

4.2.4 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发生的有关经过、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分析事故原因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再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分析出事故的全部原因。

4.2.4.1 属于下列情况为直接原因

a、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b、人的不安全行为。

4.2.4.2 属于下列情况为间接原因

a、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b、教育培训不够、没有培训、缺乏不懂安全操作技术;

c、劳动组织不合理;

d、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e、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f、没有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

4.2.5 责任分析

a、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b、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c、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2.6 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具体见附表)

4.3 事故责任认定

4.3.1 微伤事故由事故发生部门领导人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4.3.2 轻伤事故由安全部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报公司领导审阅后执行。

4.3.3 重伤、死亡事故由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

4.3.4 重大死亡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4.3.5 对事故责任部门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瞒报、迟报、谎报者,按公司《安全管理考核细则》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4.4 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4.4.1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照《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执行。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风险评价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执行。

4.4.2 事故部门根据提出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

4.4.3 措施完成后反馈到安全部,安全部组织人员进行落实和评审。

4.4.4 对事故的调查和纠正引起的文件的修改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5 工伤保险

4.5.1 工伤认定

4.5.1.1 工伤认定范围

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b、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c、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d、患职业病的;

e、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f、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有证照齐全);

g、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视同工伤: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b、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c、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4.5.1.2 工伤认定上报时间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4.5.1.3 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交下列材料:

a、工伤认定申请表;

b、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c、身份证复印件;

d、事故调查报告;

e、医疗诊断证明、病历复印件;

4.5.2 工伤鉴定

a、市劳动保障局进行工伤认定填写工伤认定书。

b、市工伤鉴定服务中心根据认定书,组织进行工伤鉴定。

4.5.3 工伤赔偿

a、职工工伤鉴定得出,属于工伤的由唐山市社会劳动保障局颁发《工伤证》。

b、职工领到工伤证后,由人力资源部具体办理工伤理赔事宜工作。

4.6 职业病调查处理程序

a、各部门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立即上报安全部;

b、安全部组织对职业危害岗位进行检查,发现职业病的部门,及时将职业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安全部接到报告后将有关情况上报给迁安市劳动社会保障局;

c、迁安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办理有关手续委托唐山市职业病鉴定中心进行鉴定;

d、鉴定出患有职业病的,由唐山市劳动社会保障局颁发职业病《工伤证》;

e、人力资源部具体办理工伤理赔相关手续。

4.7 事故结案归档

事故结案归档包括以下资料;

a、职工伤亡事故报表;

b、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c、职工重伤、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

d、现场调查记录、照片、现场示意图;

e、物证、人证材料;

f、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g、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h、有关事故的通报;

i、工伤认定书;

g、劳动能力伤残鉴定表。

4.8 事故统计

4.8.1 公司所属各单位于每月5日前,向公司安全部报送上月的《工伤事故统计表》。

4.8.2 安全部按规定,做好工伤事故统计和报送工作。

5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程序

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程序

相关方管理程序

6相关记录

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工伤认定申请表

职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

工伤事故统计表

第6篇 tp2000万能钥匙管理系统严防误操作事故

安全文化网讯:

0 引言

电气误操作事故是电力系统内一种频发的恶性事故。误操作事故,尤其是“五种”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每年都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江西省电力系统近几年,每年都有电气误操作事故发生,特别是2000年电气误操作事故呈上升趋势。因此,遏制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展趋势,是我们安全工作的一个重点。而要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必须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对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在组织措施上,我们从狠抓“两票”管理入手,组织系统内安全监管骨干编制了全省统一的电气“两票”管理制度,今年上半年颁布执行,以规范运行、检修人员的操作行为。在技术措施上,我们研究开发了一套万能钥匙管理系统,旨在加强电脑钥匙的管理,防止随意解锁操作而引发误操作事故。下面 ,在总结现有微机五防系统电脑钥匙的基础上,介绍tp2000万能钥匙管理系统。

1目前国内电气五防系统中电脑钥匙的基本功能。

就目前电力系统大量使用的“微机五防系统而言,基本满足了: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带电挂(合)接地线(接地刀闸),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五防”要求。其中电脑钥匙已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1. 1电脑钥匙具有强制进行正确操作的逻辑性。当操作人员采用电脑钥匙进行倒闸操作时,在有操作票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票的顺序一步一步正确操作;否则强制闭锁,禁止误操作。

1. 2电脑钥匙具有对位记忆功能。目前大部分微机五防系统是用工控机(微控制器构成的系统)控制电脑钥匙,操作人员先在模拟屏上进行手工试操作,而后由工控机进行逻辑判断,符合逻辑则通过,误操作则被禁止。这样形成一个正确的操作序列,传送给电脑钥匙被记忆后,进行实地对位操作,对位错误强制闭锁,禁止误操作。

1. 3为防止操作人员因疏忽在开锁后不去操作而走空一项越级操作,目前已有微机五防系统在锁具和钥匙中增加了防止空操作的功能。

2目前国内微机五防系统电脑钥匙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微机五防系统对各种闭锁方案多从锁具的安装维护方面进行深度开发,但往往忽略研究“电气操作人”这个主观难以控制的因素。电力系统现使用的微机五防系统的电脑钥匙均是由正常操作使用的程序钥匙和非正常操作使用的非程序解锁钥匙,即通常所指的“万能钥匙”并存于操作现场;而由于各类锁具本身性能的不稳、机械故障及锁具对位不当等因素影响,现场操作使用万能钥匙解锁操作的频度增多,加之万能钥匙的管理不严或不当,致使电力系统内安装了各种类型的微机五防系统的众多厂、站并未能真正全面遏止住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甚至某些事故发生后,还存在影响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的问题。综合起来,现有的电脑钥匙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 1电脑钥匙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电脑钥匙中的正常程序解锁钥匙和非正常程序解锁钥匙即万能钥匙并存于操作现场,万能钥匙的使用还没有在技术上解决对其使用的有效控制措施。

2.2使用电脑钥匙时,在对位操作过程中因失去监控,而在模拟屏与现场对位不一致的情况下易受人为因素干扰。去年我省某供电局发生的一次带接地刀闸合断路器的误操作事故,就与运行人员在使用电脑钥匙前随意更改电脑程序中接地刀闸状态,而使电脑钥匙对位时顺利通过有关,这还给事故后分析原因、划定责任带来一定困难。

2. 3使用了万能钥匙后,在对应的正常程序钥匙上不能反映,无法正确对位,使系列操作过程中某一项操作使用一次万能钥匙解锁,正常程序钥匙即失效,以后的操作就都得使用万能钥匙,引起不安全和对位困难。

2.4电脑钥匙几乎都采用按钮接触式识码,其中按钮是靠导电片通断判断识码,长期使用难免接触不良,造成识码困难。

2.5电脑钥匙识码按钮只有10个,只用1个做定位不可靠,原理上只可识别最多521把锁,如果在软件上采取一些措施,可达到700多把,但可能造成定位更不可靠。

2.6电脑钥匙的正负极兼做通讯,由于正负极是旋转活动零件,难免接触不良,使通讯建立在不可靠基础上。而通讯时每s至少传送上1000个二进制数,因瞬间接触不良足以破坏传输的正确性。

2.7上位机与电脑钥匙或工控机的通讯速度较慢,往往初始化一把钥匙要15min左右。

2.8为防止开锁后运行人员空操作,现有的一些微机五防系统在电脑锁内设计了几种防空锁,多数还不太可靠,现场并不欢迎。

3 tp2000万能钥匙管理系统

我们研究开发该系统的指导思想是基于现有微机五防系统电脑钥匙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以简捷实用为原则,尽可能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对必须的功能尽可能完善,须加强的功能尽可能加强,已发现的缺点尽可能改进,至于一些可有可无的功能则不贪大求全,因为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越是复杂问题也就越多。防误应该以安全可靠为第一目标,使用起来以简便可靠为宜。

3.1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关键

tp2000万能钥匙管理系统由智能电脑钥匙和防误软件组成,其中智能电脑钥匙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3.1.1主要内容:我们研究该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电脑钥匙的管理,从技术上采取措施为解决管理和使用好电脑钥匙创造条件。因此,电脑钥匙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便成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认为,要使电脑钥匙具有全智能还必须在将电脑钥匙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和防误软件有机结合方面有所突破。

3.1.2技术关键。该系统在如下5个技术关键点有所突破和创新:

3.1.2.1电脑钥匙设置有智能方便的语言提示和智能化液晶显示功能;

3.1.2.2电脑钥匙体积小且高度集成、识码编码简单可靠;

3.1.2.3可靠的通信传输技术保证,解决了抗干扰带来的不可靠问题;

3.1.2.4万能钥匙与电脑钥匙功能的有机结合,万能钥匙与智能解锁的有机结合;

3.1.2.5电脑钥匙记忆技术与时钟及存储技术的有机结合。

3.2本系统的核心——智能电脑钥匙

3.2.1电脑钥匙识码头由12个红外开关组成,其中对角线2个专用于定位,做到定位十分可靠;另外10个红外开关用于识码,可实现识别1024把锁号。因为本系统电脑钥匙的识码头由红外开头组成,因而避免了机械接触不良,使其可靠性得到提高。

3.2.2防止空操作措施:

3.2.2.1利用软件的技术处理在电脑钥匙内部设有防空操作措施;

3.2.2.2设计检电锁、检通锁,利用设备的辅助触点用检电、检通的方法检测设备的实际状态,防止空操作;

3.2.2.3用验磁锁、检位锁检测设备手柄的实际位置变化情况,确保设备操作到位,防止空操作。

3.2.3本系统电脑钥匙的数据通讯采用红外传输,一是克服了因电极传输的接触不良的弊端,二是解决了抗电磁干扰问题,使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为提高。另外,在软硬件上采取技术措施加上红外传输使得智能电脑钥匙的数据传输速度比一般电脑钥匙数据传输来得快,一般电脑钥匙做一次初始化需要15min,本系统的智能电脑钥匙只要1.5min。

3.2.4在智能电脑钥匙内设置万能钥匙功能,既正常程序解锁钥匙和非正常程序钥匙合二为一,操作者一旦使用万能钥匙功能后即被记录在案并传入上位机。同时,智能电脑钥匙具有失电记忆功能。

3.3本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五防系统软件

3.3.1本系统采用win2000作为操作系统,做到尽量使系统的操作简便、实用,其中作图功能简便、准确。目前流行的五防系统软件的画接线图工具都比较麻烦、修改也不易,特别是作图和设备文件分开做,容易出纰漏。本系统采用proter式的作图方式,用基本元件库提供图形元件,作图同时输入数据,确保图形和数据吻合,画图和修改均较为容易。

3.3.2本系统多数功能在防误软件中得以实现,通过防误软件将pc机和智能电脑钥匙有机的桔合。防误软件不仅可以灵活方便地控制电脑钥匙实现防误功能,还可以实现对智能电脑钥匙的有效管理,既监控电脑钥匙是否进行智能解锁、是否进行非程序解锁操作,并查看万能钥匙使用记录。

3.3.利用本系统可以自动推理生成操作票,也可以手工模拟生成。自动开票后提供手工预演功能,使操作人员在正式操作前先演练一遍(包括二次项和检测项)。人工开票时,pc机则起监督作用,如出现误操作步骤顺序时报警并拒绝录入操作票。

3.3.4防误软件设3个管理级,管理人员、值班负责人(或监护人)和操作票填写人(或操作人)分别凭不同等级的密码及权限进入系统,并被记录在案,便于管理和防止越权随意更改系统内状态,解决了使用万能钥匙的管理问题。

第7篇 夯实基础管理防止杜绝零打碎敲事故发生

安全工作始终是煤炭企业天字号的大事,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煤矿安全领域的延深,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抓好安全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员工的自主保安意识,也只有全员自主保安意识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人的自主保安意识需要不断规范行为养成,现就如杜绝零打碎敲事故的发生发表以下几点个人的看法。

职工要做到自主保安;自主保安就是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排除外界影响,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始终自觉运用自身安全业务、技术技能,保证自身全过程安全生产的一种工作状态。即:无论管理是严是松、监督是强是弱、环境是优是劣,无论是单独工作,还是群体作业,无论技术高低,无论能力大小,都能自觉根据自身情况和现场实际,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自主保安的途径:实现自主保安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思想。必须不断加强安全、业务知识学习。必须不断加强业务技能训练。必须按章作业、按规程施工、按程序操作。必须自觉服从安全管理、接受监督。自主保安的目的:自主保安的目的就是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所伤害。

思想重视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抓好煤矿的安全工作,需要解决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大问题。随着国有煤炭企业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应用,安全投入的加大,以及安全管理精细化、制度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安全环境得到优化,物的不安全因素基本消除,完全可以避免大的安全事故。但零打碎敲事故仍然制约着企业的安全发展,实现矿井的本质安全仍然困难多多。分析各单位近几年来发生的安全伤亡事故、重伤事故,绝大多数是因为员工本身自主保安意识差、凭经验、闯大胆、投机取巧、违章作业造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故,根本原因在于员工的思想中没有自主保安的意识,或者说自主保安的意识不强,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不违章不出活、不违章不挣钱的错误思想在作怪。

安全生产防止零敲碎打事故发生事关企业发展、事关家庭幸福、事关矿区稳定的核心工作,坚持安全发展观,努力实现企业的安全发展、快速发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

第8篇 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伤事故统计分析系统简介

以石家庄市锅炉厂工伤事故统计分析程序为例,图15-1是该程序的框图。

图15-1 工伤事故统计分析系统程序框图

由图可知,该程序有事故登记、修改、查询、图表打印等主功能。程序运行时,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具备的功能项,每个功能项前面编了号码,操作者根据需要点编号(如同点菜单,称为“菜单方式”)。程序即按编号执行相应的功能。点各级菜章的方式均相同。例如,点了主菜单上图表打印的编号,则屏幕上又显示出二级菜单,请您从统计表、主次图、曲线图中选择一个(参见程序框图),如此下去。操作的每一步,屏幕上都有操作说明,尤其当操作者可能产生困难时,还给出要求和注意事故。只要依此而行,便能顺利工作。

该程序打印的图表种类见框图。

该程序可按两种方式查询,一种是按姓名查询,另一种是按组合条件查询。按组合条件查询是按操作者输入的组合条件查询,这是最有用的功能。因为安技工作者对此类以档案管理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一是要操作方便,不懂计算算机的安技干部也能以半天左右时间学会使用(这一点各类软件普遍可以做到),二是要有很强的统计查询功能,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人们需要的供以决策的各种信息,才能达到辅助管理的目的,而绝不是仅仅用来储存数据和打印表格,更不是给别人看的表明已使用了现代化技术的表面文章。

目前,现有的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软件,普遍能基本满足一般企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安技干部也能独立进行一般操作,但都有不完善之处。例如,从数据库项目完善角度看,应该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中的事故原因、受伤部位等内容添加进去。再如,从使用方便角度看,有的没有提供按组合条件查询功能,有的虽提供并考虑了一些方便性,但不懂计算机的安技干部要独立进行复杂组合条件的查询、尚有一定困难。

总的来说,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正在起步,已经建立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善软件,增强功能、扩大规模,但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势在必行,前景广阔,这需要我们安技工作者与计算和专业人员等长期合作,共同努力,可以预计,随着微机局部网络(将短矩离范围内若干独立的微机和终端用通信系统联结起来)的发展和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将不仅是一个独立和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且会象财务信息系统、市场信息系统、生产经营系统、人事信息系统等专业职能系统一样,成为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

第9篇 水电工程施工伤亡事故的预防管理

水电工程建设是大型露天施工,施工区内进行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拥有大量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大量的临时设施和不断变化的作业面,人、机、物都在流动。若不重视安全,则极易引发伤亡事故。以中国水电工程总公司为例,其成员企业从1990~1999年共发生伤亡事故(重伤以上)357例,死亡291人,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水电工程施工伤亡事故频发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器工具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刺割、高处坠落、坍塌、爆破、爆炸、锅炉和受压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

总结分析我国水电施工企业近年来发生的因工伤亡事故,不难看出,工地发生伤亡事故的基本原因有3条: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缺陷。据统计80%以上的伤亡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因此,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人及物、环境的管理。主要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 改进生产工艺,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工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过程,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安全技术水平,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在编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尽量优先考虑采用新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手段,为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创造条件。

2 设置安全装置

2.1 防护装置

防护装置就是用屏护方法与手段把人体与生产活动中出现的危险部位隔开来的设备。施工活动中的危险部位主要有“洞口作业”、“临边作业”、机具、车辆、暂设电器、高温、高压容器及原始环境中遗留下来的不安全因素等。

防护装置的种类繁多,从构造上可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二类。由于施工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生产厂家的问题,均可能造成无防护或防护装置缺少的现象。因此,应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在“洞口作业”、“临边作业”处要按标准设置防护,使劳动者有安全感;在机械设备上做到轮有罩、轴有套,使其转动部分与人体绝对隔离开来;在施工用电中,要做到“4级”保险;遗贸在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要有隔离措施。项目经理和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并教育施工人员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并严加保护,不得随意破坏,拆卸和废弃。

2.2 保险装置

保险装置是指机械设备在非正常操作和运行中能够自动控制和消除危险的设施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阀,供电设施的触电保安器,各种提升设备的断绳保险器等。

2.3 信号装置

它是应用信号指示或警告人们预防危险的装置。信号装置的本身无排除危险的功能。它仅是提示工人注意,遇到不安全状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脱离危险区或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它的效果取决于工人的注意力和识别信号的能力。

信号装置可分为3种。一般有颜色信号、音响信号和指示仪表。例如:颜色信号主要有红、蓝、黄、绿4种颜色。红色表示危险禁止;蓝色表示指令;黄色表示警告;绿色表示安全。国家发布的安全标志对保持安全生产起到了促进作用,必须按标准予以实施。

3 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和电气绝缘检验

3.1 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

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特别是自行设计组装的临时设施和各种材料、构件、部件均应进行机械强度试验。必须在满足设计和使用功能时方可投入正常使用。有些还须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试验,如施工用的钢丝绳、钢材、钢筋、机件及自行设计的吊栏架、外挂架子等,在使用前必须做承载试验。

3.2 电气绝缘检验

电气设备的绝缘很重要。要保证机电设施、设备正常运转,不断更新老化及损坏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要求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均应对电气绝缘进行检验。

4 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检修

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有效地预防事故就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对每类机械设备均应建立档案,以便及时地按每台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的大中小修,在检修中应严格遵守规章规定,遵守安全技术规定,遵守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绝不允许为了赶进度,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让机械设备“带病”工作。

5 文明施工

当前开展文明安全施工活动,已纳入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施工现场如果做到整体规划有序、平面布置合理、施工现场整洁,各种防护齐全有效,各种标志醒目,施工生产管理人员遵章守纪。那这个施工企业一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反之,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文明施工也是预防安全事故,提高企业素质的综合手段。

6 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合理地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虽不是主要手段,但在一定的地点、时间条件下确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统一采购(定点)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7 加强对临时工的安全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各种形式进入了施工现场,从事他们不熟悉的工作,他们十分缺乏施工安全知识,因此,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他们身上。据有关部门统计,一般因工伤亡事故的农民工占80%以上,有的企业100%出现在他们身上。如果能从招工审查、技术培训、施工管理,认真执行操作规程,能将事故减少50%以上。

以上所述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最基本的措施,每个施工项目还应根据工程的特点,拟定切合实际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具体措施。从“事后处理型”逐步转为“预测控制型”的管理方式,最后达到减少和杜绝一切因工伤亡事故的目的。

[1]

第10篇 事故管理失误论

在早期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海因里希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尽管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影响人员行为的主要因素。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能够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控制机能,则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1.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如图所示)

图  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1)控制不足——管理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工作要以得到广泛承认的企业管理原则为基础。即,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控制是管理机能(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及控制)中的一种机能。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大多数正在生产的工业企业中,由于各种原因,完全依靠工程技术上的改进来预防事故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只能通过专门的安全管理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只要生产没有实现高度安全化,就有发生事故及伤害的可能性,因而他们的安全活动中必须包含有针对事故连锁中所有要因的控制对策。

在安全管理中,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方针、政策及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包括生产及安全的目标,职员的配备,资料的利用,责任及职权范围的划分,职工的选择、训练、安排、指导及监督,信息传递,设备、器材及装置的采购、维修及设计,正常时及异常时的操作规程,设备的维修保养等。

管理系统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的,十全十美的管理系统并不存在。由于管理上的缺欠,使得能够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出现。

(2)基本原因——起源论

为了从根本上预防事故,必须查明事故的基本原因,并针对查明的基本原因采取对策。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有关的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或精神上的问题。工作方面的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的使用方法等,以及温度、压力、湿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蒸汽,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容易滑倒的地面、障碍物、不可靠的支持物、有危险的物体)等环境因素。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

所谓起源论,是在于找出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

(3)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一直是最重要的,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因不过是像基本原因那样的深层原因的征兆,一种表面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只抓住了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而不追究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就永远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及发现这些作为管理缺欠的征兆的直接原因,采取适当的改善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可能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本原因。

(4)事故——接触

从实用的目的出发,往往把事故定义为最终导致人员肉体损伤、死亡,财物损失,不希望的事件。但是,越来越多的安全专业人员从能量的观点把事故看作是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阈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生理活动的物质的接触。于是,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为了防止接触,可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

(5)伤害——损坏——损失

博德的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利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例如,对受伤人员的迅速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日对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

2.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亚当斯(edward adaams)提出了与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类似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如表)

管理体制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害或损坏
目标

组织

机能

领导者在下述方面决策错误或没做决策

政策

目标

权威

责任

职责

注意范围

权限授予

安技人员在下述方面管理失误或疏忽、

行为

责任

权威

规则

指导

主动性

积极性

业务活动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状态

事故伤害

损坏

表  亚当斯基于管理失误的因果连锁理论

在该因果连锁理论中,第四、五个因素基本上与博德的理论相似。这里把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作现场失误。本来,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操作者在生产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及生产条件方面的问题,采用现场失误这一术语,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性质。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做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事故预防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管理失误反映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它涉及到管理体制,即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工作,确定怎样的管理目标,如何计划、实现确定的目标等方面的问题。管理体制反映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目标及规范,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基准及指导方针等重大问题。

上一页12下一页

第11篇 什么是事故管理?事故现场勘查步骤

什么是事故管理,事故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事故管理就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总体。事故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些工作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性和严格的政策性。搞好事故管理,对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止重复事故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内多年来事故管理的经验,其目的可概括以下几点:

(1)从事故的调查研究、统计报告和数据分析中掌握事故的发生情况、原因和规律,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的对策,达到“吃一堑,长一智”,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目的。

(2)通过事故管理,为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3)通过年事故管理,可以使广大职工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吸取教训,提高遵纪守法的安全自觉性,使企业管理人员提高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己应负的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一个企业、一个系统或一个地区的安全生产的成绩,找到与同类企业、系统或地区的差距。统计数字是检验其安全工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5)通过事故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可以为领导机构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并作出正确决策,有利于监察、监督和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事故管理应包括那些内容这里所说的事故管理是指一切与劳动安全卫生有关的事故。企业的事故管理应从防微杜渐做起,全面防止事故的发生。其管理对象应包括:设备故障、管理或操作失误、未遂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伤亡事故。 怎样进行设备故障的登记管理设备故障是指物质条件方面未能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的状态。如设备、设施、机械、工具等产生的故障。对这种故障的管理,主要是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故障出现情况和故障技术状态、发生故障原因及对安全的影响和危害,明确责任者,由安技部门给出处理意见,交厂事故管理人员处理。 怎样对管理或操作失误进行登记管理管理或操作失误是指未按有关安全规定进行管理或操作的行为。如计划、指令、规定等管理失误和直接操作者的行为失误等。用“管理失误报告单”实现管理。 怎样对未遂事故、爆炸事故和火灾事故进行登记管理未遂事故是指,发生事故的条件已经具备,或虽然发生了事故,但因某种侥幸而未造成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爆炸事故包括物理性或化学性爆炸事故。凡是发生爆炸现象,不论人员伤亡与否和财产损失多少,均称爆炸事故。火灾事故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着火事件,不论其火势大小,伤亡人员与否,财物损失多少,均按火灾事故处理。 为什么要进行事故调查国务院要求:发生事故要“四不放过”,即事故的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处理不放过。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事故教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安全状况,防止发生类似事故。“四不放过”的关键是查清事故原因,事故原因查不清,就难于对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不能有效地采取防范措施。只有把事故调查清楚,才能产生可供使用的防止事故资料。 事故调查有什么要求事故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劳动生产过程的客观规律的结果,但事故本身的发生发展过程却是按照它的必然规律进行的,因此,事故调查也就是人们对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和总结。事故调查要实事求是,一切结论都应在调查和验证基础上产生。事故现场存在的一切物证,是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客观显示和对空间作用的积累。调查人员必须按事故现场的实际进行调查,提取物证,按物证作出事故结论。因此,调查人员不能怀有偏见,先入为主,而应随着事故调查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主观认识。事故调查工作的进展速度和质量,因参与调查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知识水平而异。因此,调查人员必须掌握事故调查技术,懂得产品性能、工艺条件、设备结构、操作技术等科学知识,才能圆满完成这一任务。 怎样组织事故现场的勘查工作事故现场勘查的前提是保护好事故现场。事故现场是保持着事故原始状态的事故地点,包括事故所涉及的范围和与事故有关联的场所。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关闭事故现场。除抢救工作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禁止任意移动或改变事故现场的原始状态。只有保持了原始状态的事故现场,现场勘查工作才有实际意义。在事故原点和事故原因未完全确定之前,事故现场不能废除,也不能开放。

事故现场勘查步骤如下:

(1)明确事故现场勘查工作的任务现场勘查,首先是查明事故的破坏情况,包括物质损失情况,防范措施的功能和破坏情况,人员伤害情况等。其次是发现或提取确定事故原点和事故原因的物证,以证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再就是根据从勘查中收集到的各种技术资料,为研究新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在现场勘查中,不但要注意那些明显的事故痕迹,还要注意那些潜在的因素,使事故为促进生产力发展服务。

(2)现场勘查的准备工厂安全部门要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需要,做好勘查准备。首先要准备好勘查测绘使用的工具仪器、照相器材、各种量具、方位计、检验材料等,放入事故勘查专用箱内备用。其次要准备与现实情况相符的各种图纸资料,如工厂总平面图、工房结构图、工艺流程图、设备结构图、安装图、地下工程分布回等。另外,平时还应注意事故调查人员的培养,以便发生事故时,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3)实地勘查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划定事故现场的范围;制定勘查计划,并对事故现场的全貌和重点部位进行拍照和测绘。然后,按事故调查程序,从现场中发现和提取可供证明事故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种物证。首要的是查证事故原点的位置,在初步确定事故原点之后,再查证事故原点处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原因(即第一次激发)和造成事故扩大蔓延的原因(即第二次激发)。事故原点和事故原因,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试验,经验证,明确无误后才能最后确定。

(4)勘查记录随着现场勘查工作的深入发展,现场的原始状态被逐步破坏。有些比较复杂的事故现场,在初查时认为是无关紧要之处,到后来才确认为是关键所在的情况,是常有的。因此,为了保存记忆,在勘查现场时要做好记录和照相或录像,把现场提供的各种物证和信息贮存起来,以备使用。 怎样进行事故前劳动生产情况的调查首先应明确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它是通过向各方面有关人员调查事故前事故隐患的存在状态和形成的原因。并与现场勘查所提供的物证进行核实。

因此,调查对象应包括:(1)劳动生产过程中人员活动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2)劳动生产的状况,原材料、制品、成品的存在状态,工艺条件和操作情况,技术规定和管理制度等;(3)劳动生产过程所在的区域环境和自然条件,如晴、雨、风向、温湿度等,以及有关的外界因素;(4)劳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判断处理情况;(5)有关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思想变化等。调查这些内容的目的是,待调查物证弄清事故隐患之后,根据事故原点和事故原因,进一步查证管理缺陷。在确认事故性质是责任事故时,再进行责任分析和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关于调查的方式与时机:凡是与形成事故隐患有关的人员和发生事故时在场的人员,以及事故的目击者、报警者都在调查之列。要注意他们之间的正常与不正常的交往关系,他们对调查分析事故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向调查人员提供事故线索的态度。要特别警惕那些急于恢复生产,对事故现场进行破坏的人。事故前劳动生产情况调查应比现场勘查早一步进行,一则可安定民心,二则可通过群众控制某些人的不轨行为。 事故分析应包括哪些内容?事故分析是在事故调查取得确凿证据基础上进行的。按照gb6442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要求,事故分析包括:受伤部位、受伤性质、起因物、致害物、伤害方式、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的分析。其中,受伤部位是指按人体解剖学划分的受伤害的身体位置。 如我们习惯上说的头部创伤应称之为颅脑创伤、眼部创伤或面颌创伤。受伤性质是指从医学角度确定的受伤类型,如割伤、扭伤、烧伤等。如果事故造成多种伤害、可称“多伤害”。致害物是指直接引起伤害的物体或物质。在两种以上物体撞击时,选运动的物体为致害物;若物体都是静止的,选最后接触的物体。如,人从脚手架上坠落,碰到几次物体落到地面,地面是致害物。起因物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就是事故原点中的物质因素。不安全状态指直接形成或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包括设备、设施、机械、工具及作业环境潜在的危险因素。不安全行为指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包括违章、违纪行为。它是事故的激发条件。直接原因指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指间接原因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包括技术、设计上的原因和管理上的原因。 事故处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在事故调查结束后,就要进行事故处理工作。其中包括确定事故的性质;对属于责任事故进行责任分析,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订防范措施;建立事故档案等四项工作。这些工作的结果是整个事故调查的成果。它关系着“四不放过”原则能否真正落实的问题,即广大职工能否从中受到教育,事故能否得到有效遏止的问题。 怎样进行事故责任分析事故责任分析就是分析造成事故原因的责任,确定事故责任者。事故责任者是指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人。其中包括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其行为与事故发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为直接责任者。造成不安全状态的人和有不安全行为的人都可能是直接责任者。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为领导责任者。一般从间接原因确定领导责任。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的,为主要责任者。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是:下述原因造成的事故,应首先追究领导者的责任:(1)工人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工种考试合格就上岗操作;(2)缺乏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3)安全措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个体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4)设备严重失修或超负荷运转;(5)对事故熟视无睹,不采取措施,或挪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致使重复发生同类事故;(6)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下述原因造成的事故,应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责任:(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2)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玩忽职守;(3)擅自开动机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挪用安全装置和设备。绝大多数事故发生在操作者身上,但事故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也有多层次的间接原因,尤其是安全管理上的原因,要着重考虑领导原因。在主要责任者中,可能是操作者,也可能是领导责任者。 怎样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理伤亡事故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和惩前毖后、依法办事的精神进行处理。首先,由事故调查组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事故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重大责任事故罪、交通肇事罪、违反危险品管理规定肇事罪、玩忽职守罪等。其次,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不很、谎报、故意迟报,或故意破坏现场,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和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外,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中玩忽职守、循私舞弊或打击报复的,同样要受到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什么是事故原点事故原点就是构成事故的最初起点。也就是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突变特征的,与事故发展过程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如火灾事故的第一起火点,爆炸事故的第一起爆点,车辆伤害事故的第一接触点等。事故原点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突变持证的点。(2)事故原点是从事故隐患转化为事故的具有初始性的(3)事故原点是在事故发展过程中与事故后果有直接因果联系的点。劳动生产过程发生的事故,是通过患在事故原点处转化而成的。事故原点次激发,使事故隐患存在于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事故调查中,必须先查清和验证事故原点的位置,然后才能对事故调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在简单的事故中,如冲床断指,发生事故的人机接触部位即是事故原点,也是事故的终点。但对比较复杂的大事故来说,不首先查到事故原点,事故调查就很难深入下去。如果在事故原点没确定就对事故原因作结论,其结果必是错误的,所采取的措施也是无针对性的。 伤亡事故统计中还有哪些统计指标除伤亡事故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外,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还规定了以下6中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按产品的产量计算的死亡率(百万吨死亡率和万立方米木材死亡率); 怎样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事故防范措施的建议由事故调查组提出。它是根据事故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既要考虑技术的、经济的可行性,又要注重其有效性、可靠性;既要考虑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又要考虑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既要注重设计、制造等技术性措施,更要注意管理、教育、培训r等其它措施。防范措施不能一劳永逸,要随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对尚未认识的危险因素的科学。 什么是事故统计分析事故统计分析就是运行数理统计方法,对大量的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故发生的某些必然规律,为防止事故指明方向。事故统计分析是建立在完善的事故调查、登记、建档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是依赖于事故资料的完善和齐备。然而,这些完备的事故资料,只不过是一件件独立的偶然事件的客观反映,并无规律可言。但是,通过对大量的、偶然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从中找出必然的规律和总的趋势,从而达到能对事故进行预测和预防的目的。事故统计分析是事故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能及时掌握准确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和事故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指导安全生产,制订计划提供依据。 怎样建立和使用事故档案事故档案是重要的技术档案,是人们研究事故的成果。事故档案对研究事故发生规律,防止发生事故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职工安全教育的素材;可为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提供研究的资料;可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事故档案,应当是各种类型事故的档案,包括轻伤、重伤、死亡事故的档案,未遂事故的档案和经济损失事故的档案等。事故档案应长期保存,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为一切研究事故的人服务。事故档案应在事故结案后归档。内容包括:(1)事故登记表;(2)事故调查报告;(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5)物证、人证材料;(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7)事故责任者的副主材料;(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事故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容是什么事故统计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加工整理®综合分析。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整体,是人们认识事故本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手段收集事故资料,将大量零星的事故原始资料系统全面地集中起来。事故调查项目,应按事故调查目的设置,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工种、伤害部位、伤害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致害物、事故类型、事故经济损失、休工天数等。项目的填写方式,可采用数字式、是否式或文字式等。事故资料的整理,是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进行恰当分组和进行事故资料的审核、汇总,并根据要求计算有关数值,统计分组。如按行业、事故类型、伤害严重程度、经济损失大小、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时间等进行分组。审核汇总过程,要检查资料的准确性。看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指标之间是否相互矛盾,通过计算,检查有无差错。事故资料的综合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事故资料及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或标上统计图,得出恰当的统计分析结论。

第12篇 事故预防与控制的管理理念

运用各种管理手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类标准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进行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危害识别、张贴标志、在化学品包装上粘贴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运输、经营过程中附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资质认定,采取接触监测、医学监督等措施均可达到管理控制的目的,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必须实现法制化。

随着我国城镇燃气事业的不断发展,燃气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如何对城镇燃气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预防、遏制灾害和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管理经验的同时,吸收其他行业先进的事故预防与控制的管理理念,健全体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城镇燃气事故防控管理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针对预防与控制城镇燃气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场所中的危险与危害,为有效防止火灾、爆炸、中毒与职业病的发生,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以下理念:

1. 系统化理念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整体设计、规范运行;横的方面,对人-机-环境三方面相互关联组成的系统,制定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纵的方面,对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环节全面考虑其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2. 科学化理念 根据城镇燃气的特点,按照安全管理的技术方法,科学地开展危险源辨识、监测、监控工作,对重大危险源实行特殊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开展安全评价,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预案;重视适用于本行业的评价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增加安全投入。

3. 制度化理念 有关部门应逐步完善城镇燃气事故预防与控制管理的各项法规、标准的制定,在事故预防、工作机制方面作出相应的规定,明确职责,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调节、保障功能,健全管理体制与监督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或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4. 信息化理念 应加快城镇燃气安全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建立本行业安全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系统,借助政府或专业信息网站,介绍本行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发布事故防控工作动态和消息;提供有关城镇燃气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常识;建立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档案,跟踪管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使城镇燃气安全信息网络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5. 区域化理念 进一步建立健全地、市、区、县区域管理机构和行政责任制,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与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系,共同进行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从而有效地执行国家及行业法规制度,加强城镇燃气的安全监管。

6. 动态化理念 不断总结城镇燃气安全管理的经验及教训,指导事故的预防;通过强化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安全评估、审核工作,对反馈的不足方面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针对本行业及安全技术、设备的发展,对安全实行动态管理。

7. 集成化理念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在执法监督、技术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多层面上建立科学规范的集成运行机制,共同防范事故的发生。

8. 定量化理念 应普遍开展安全评价,建立、完善适用于本行业的安全评价系统、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在定量评估的基础上为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推荐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为监督、管理、安全投入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9. 国际化理念 通过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与技术支持,消化吸收国外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先进技术与方法,更多地获得安全管理的间接经验,尽快提高我国城镇燃气行业事故预防与控制的总体水平。

事故管理理论与分析(十二篇)

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事故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具有严谨的技术性和严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专题

相关事故信息

  • 事故管理失误论(十二篇)
  • 事故管理失误论(十二篇)99人关注

    在早期的事故因果连锁中,海因里希把遗传和社会环境看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尽管遗传因素和人员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人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却不 ...[更多]

  • 中国重大事故隐患状况及管理
  • 中国重大事故隐患状况及管理98人关注

    近几年来,全国重大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造成巨大损失,给许多家庭带来不幸,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通过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许多事故 ...[更多]

  • 强化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
  • 强化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94人关注

    我们知道,煤矿在地下煤层开采活动中,其围岩的原始平衡状态会受到破坏,引起了岩体内应力的重新分布,围岩产生运动,形成所谓的矿山压力。在其作用下井下采煤工作面,巷道 ...[更多]

  • 煤矿瓦斯事故组织保障管理
  • 煤矿瓦斯事故组织保障管理94人关注

    为了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煤矿必须在危险源辨识、风险预警、不安全行 为管控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保障措施,使煤矿安全管理工 作得到持续有效地贯彻 ...[更多]

  • 车辆管理与交通事故的预防(15篇范文)
  • 车辆管理与交通事故的预防(15篇范文)90人关注

    1.常见的车辆事故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伤害事故。企业机动车辆包括:汽车类,如载重汽车、大小客车、客货两用汽车、内燃叉车、装载机等;电瓶车类,如电瓶平 ...[更多]

  • 机械设备故障事故的应急救援管理
  • 机械设备故障事故的应急救援管理89人关注

    1、为有效防止突发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害。2、各单位要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经常性地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更多]

  • 抓好机电运输管理、杜绝零打碎敲事故
  • 抓好机电运输管理、杜绝零打碎敲事故89人关注

    机电运输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的高低,在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中机电运输管理事故占较大的比例,因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