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31 19:30:02 查看人数:97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843字 9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44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032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56人
学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499字 8段 5分钟 9分钟 12分钟 264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30字 3段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203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782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26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454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39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528字 9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25人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800字 6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64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3686字 40段 13分钟 20分钟 29分钟 150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819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06人
2024寒假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453字 8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17人
追风筝的人电影读后感 584字 7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4人
高中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884字 12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68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464字 4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07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565字 9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72人
中学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853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79人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43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44位用户喜欢。

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这本《追风筝的人》终于看完了。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有时,我常幻想自己来自未来,这样,我就会对未来某一天发生的突然变化,更加从容。这是一本关于救赎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友情、善良的书。

对于这本书所写的年代与历史,由于年幼,我并不清楚,只知道是一个连年战争,充满硝烟的地方,在我的意识里,那里的人民饱受战争的折磨,所以根本不会想到那里也是一个春暖花开,羊肉串飘香,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追风筝的地方。

而在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阿米尔与哈桑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如果说他们是朋友,那为什么当哈桑被一些年龄大的孩子欺负时,阿米尔不挺身而出,却沉默和逃避?如果说他们是主仆之间的忠诚之情,那阿米尔为什么要在十几年后再次踏上这个充满战火的土地上来救赎呢?

从这本书里,我看见作者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用一种博大宽广的悲悯之心承载了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所有欢笑和悲伤。没有因为对故土的爱而回避了阿富汗社会的种种不公和鄙陋,却也没有刻意嘲讽,只是去还原并且理解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的选择,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快乐。

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友谊从放风筝开始,很多年后,能让阿米尔记忆犹新的依然是和哈桑追着风筝穿越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追风筝的过程中,看清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

尽管小说的叙述如同流水一般,将故事的发展情节徐徐展开,但作者内心确如同奔腾的潮水,想卷席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正反两面。一冷一热,使得整本小说有了正常的体温,甚至能让人听到书页里的血脉的流动和心跳,最后都冲破作者的身躯和思想,变成宽广的河流,沉静而包容。

可能就我目前的生活状况,是不能体会作者写这本小说的初衷。但我能从作品中体会他作为主人和仆人之间的尊卑,作为贵族与贱民的隔阂,作为朋友和兄弟的真情,以及对历史和现无法转变的种种无奈却又想要倾诉的一种诉求。

《追风筝的人》将两个不同人生的人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运用生动而细腻的刻画,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不得不说,这些是吸引我继续读完它的一个理由。

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56位用户喜欢。

读完这本书,让我敬佩和感动的不仅是作者那温暖,令人欣羡的亲密笔触,更是那感人至深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的:“极为动人的作品。没有虚骄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是啊,这本书把家庭和友谊,背叛与救赎勾勒得细腻深刻;轻描淡写,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战争的痛恨。

书中的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哈桑把阿米尔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并对他忠心耿耿。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阿米尔,与阿塞夫打架,最终为阿米尔拿回了风筝。他知道阿米尔清清楚楚的目睹了这一切,但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背叛了哈桑。我认为这是整个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阿米尔的懦弱改变了他和哈桑的将来的命运。他本可以挽回友谊,但是阿米尔心中的懦弱似乎吞噬了他的整个心灵,他为了得到父亲的关心和爱护,为了得到那可笑的虚荣,他千方百计地赶走哈桑,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点慰藉,可笑

的慰藉。开始犯错,便一错再错,最后能做到的也只有逃避,让自己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

之后因为战争阿米尔同父亲迁往美国。阿米尔在美国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作家。之后认识了索拉亚并与她结婚,而父亲在此期间患肺癌去世,似 乎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而平静。

直到2001年,这平静的生活被一个电话打破——罹患绝症的拉辛汗让阿米尔去探望他:“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让阿米尔又想起了一切: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这一切似乎是偶然,也似乎是必然。

在与拉辛汗的谈话中,他才得知已逝去的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在那一刻惊讶了,愤怒了。我相信每一个读到这儿的读者都会大吃一惊的。其实在前面也有多处暗示:父亲买东西时总想着哈桑,在阿米尔说哈桑生病时父亲紧皱眉头……本来阿米尔已下定决心来赎罪,可是命运总是这样的捉弄人。他还是来晚了,错过了哈桑,错过了那个兔唇的哈桑,也仿佛错过了整个世界。而所幸他又准备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回到美国。在历经一番困难回到美国之后,阿米尔心中的阴影终于被照亮,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沉甸甸的话语,仿佛使阿米尔回到了童年。

两次放风筝,一次是两个天真浪漫的少年,一次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追逐风筝,还有人生目标与方向。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也回想起了童年时在体育场放风筝的时光;现在虽然没有时间放风筝了,但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风筝,属于自己的风筝。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追逐、进步……追着追着,耳畔仿佛又听到了那句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

学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9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需要追吗?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胜利。这在我看来,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而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也想得到这个蓝风筝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党羽侮辱。这时,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于是,哈桑就沦为了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辱时,阿米尔一时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取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对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想着哈桑对自己忠诚,自己却背叛了他,阿米尔充满了负罪感。事后,阿米尔多么希望哈桑能责骂他,甚至能够打他一顿,而哈桑并没有这样做,还是像以前那样忠诚。越是这样阿米尔越觉得负罪感深重,为了减轻良心的折磨,他便疏远哈桑,最终设计陷害了哈桑,导致阿里不得不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的家,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阿米尔的父亲亲在知道哈桑离开后嚎啕大哭,阿米尔一直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后来,俄国侵占了阿富汗,战争使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不得已父亲带着阿米尔四处避难,最终到了美国,在那里阿米尔开始了新的生活,成了家,父亲因为癌症的折磨永远的离开了他们。

但,正如一句话所说:生命在于折腾。一场命运的救赎再次开始。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

当他为索拉博放出久违的风筝时,他是否释然了呢?当他恍惚间看到那个拉着风筝线的兔唇少年时,他是否涌起阵阵思念了呢?当风筝掉落,他为索拉博去追时,“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否勾起了他最美好的回忆呢?他是真的成长了,或许就在踏上营救索拉博——那条重新通向好人的路上时。

“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何时,这都是最动人的句子,任时光流转,任沧海横流。这是哈桑对哈米尔未曾改变的承诺,也是阿米尔对索拉博对哈桑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救赎。时过境迁,那风筝依然高高地飞起,那么远,那么美……所有的遗憾,忏悔,恩恩怨怨,都随风飞走,只是这样的一个声音在空中久久回响:“为你,千千万万遍……”

风筝是一个象征。它是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美好的爱情,也是忠诚、友善、勇敢……而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一种对希望的寄予。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0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1分钟,慢速需要1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这本书写到牵扯三代人之间的恩怨、爱恨、亲情,读完以后,用两个字来形容感受的话,那就是——悲恸。

哈桑,那个出生喊出的第一个名字是“阿米尔”的人,那个为了阿米尔少爷“千千万万遍”的人,最终,因为阿米尔少爷年少的轻狂自私最终离开了他的出生地,毫无怨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6位用户喜欢。

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说“书是我的莫逆之交,我愿为他,千千万万遍。”

那是一个十分惬意的下午,阳光伴着清风拂过脸颊,仿佛一切都变得异常宜人,空气中似乎也溢满着欢愉的春的气息。我踏进书屋,目光在花花绿绿的书架上扫过,异常奇妙地注意到他,便与他似一种缘分般相遇。他身着红衣,衣上还映有些彩云,温暖又感人。我记得,他正好二十九元,九,或许就是说我们能久久相伴吧!

回家路上,我宝贝似的捧着这本书,忍不住轻轻翻着,还差点坐过了车站。踏入家门,我迫不及待地将书包一丢,便投入与挚友的“谈话。”我一页一页地读着,心中不停的问他:后面那个男孩去哪儿了?他们俩还会相遇吗?哦,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他只愿意告诉我他叫《追风筝的人》,对于其他问题,他只是沉默不语,指指后几页,是叫我再往后看,有点儿神神秘秘的。我无奈,只好再往下看。

在我与书相伴、聊天、畅谈的同时,胃却失了宠爱,不乐意了,他不停的呐喊,伴着外婆的催促声:“快点来吃饭啊,菜都凉啦!”我也感觉到饿了,但也只说:“马上,再等一下,快了!”因为挚友舍不得我走,紧紧抓住我,我放不下。晚餐时间,我不停的说:“马上!”“马上!”也才发现他,我结交的挚友是这么神奇,他可以控制你,然后,你像贪婪的吸毒者,无毒活不下去那样,好似上瘾了一般。仿佛一切都可以丢在一旁,有书就好。我的挚友啊,你若是一位美丽迷人的姑娘,我就愿成为苦苦将你寻觅的追求者;你若是一株新奇特殊的植物,我就愿成为日月将你研究的科学家;你太迷人了,我愿如品茶一般细细将你品来。我相信,那留存齿间的,是茶香;留存心间的,是回味的;留存于脑海的,却是一句话:“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故事的主人公说的,也是我想说的。

有人说,读书如赏花,愈看愈娇艳;有人说,读书如嚼糖,愈嚼愈有味;我说,读书如交友,为他,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5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39位用户喜欢。

《追风筝的人》是朋友在blog上推荐的,她说看了欲罢不能,激起她了解阿富汗的冲动,于是她又看了这个阿富汗作家的第二本写阿富汗的书《灿烂千阳》。

第一本我已经读完,第二本读到一半,有点读不下去了。作者的语言太贴近生活,两本书很相似。

其实读完第一本,我感受颇多,两个阿富汗小孩一起长大,其间经历了太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情,这些故事激发我思考"朋友的真正含义".书中真挚、细腻的语言十分生活化,让我读起来很流利;但故事却很是沉重,读完让人忧郁,也许作者就是想让读者了解阿富汗人性中抑郁产生的原因。

书中男主人公对儿时伙伴的感情,从愧疚,自责,到了解真相后冒着生命危险面对过去自己懦弱的一面,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故事的情节一起跌宕起伏。

第二本书还没读完,感觉两本书的情节很相像,只不过是刻画了两个女性的成长经历,也不知道是译者的原因还是作者刻意的结果,书中一些场景的描写都十分的相像。弄得人经常把两本书的内容混了一起。

总之,两本书让我了解了阿富汗这个陌生的国度,了解了那儿人们的生活习性,经历的灾难和他们顽强的求生精神。

追风筝的人6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28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5位用户喜欢。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看完这本书后铭记脑海的一句话。没有万语千言,哈桑用寥寥几个字向我们阐述了最真挚的友谊。

阿富汗,这个曾经在我脑海中只留下荒芜战争场景的国度,却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书中,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悲伤、有良知亦有邪恶的国度,一个人性化的国度。无可否认,哈桑和阿米尔这段友谊,是千千万万阿富汗人的缩影,是千千万万段友谊的缩影。也许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为了朋友而义无反顾!

哈桑为阿米尔追到了蓝色的风筝,也因为那一只风筝被欺负、被蹂躏,却依旧毫无怨言。反观之,少年的阿米尔在这段友谊中却担当着一个狠心的角色,忽视哈桑的付出、陷害哈桑甚至害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阿米尔等来的是哈桑逝去的消息,一别成永别,留下的、只是满满的悔恨。阿米尔只能移情,成为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的人。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但却是最扣我心弦的一个。

错过、悔过,才能懂得珍惜、学会守候!

我国着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哈桑正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实践了“友谊”之词。

友谊是一棵树,只有以真诚去浇灌,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让我们静静等待、那一朵花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00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00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4位用户喜欢。

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雨开始下了,下得很大,为炎热的夏天送来短暂的凉爽。我坐在窗前,翻开了这本很久前买的书——《追风筝的人》。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让人揪心的故事,主人公阿米尔是个阿富汗小男孩,家境优渥。他有个发小,是哈尔扎人“哈桑”。哈桑是个命运悲惨的男孩,父亲有残疾,母亲抛弃了他,他生下来就是兔唇。这对好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在一年的放风筝大赛上,阿米尔赢了比赛,哈桑喊出一声“为你,千千万万遍”之后就去追逐风筝,他是这方面的能手。不料,却遇到死对头阿塞夫,他想要抢走风筝。哈桑当然不会交出风筝,于是,阿塞夫就对他实施了最侮辱人的行为,性侵……

故事在这里开始。在哈桑被性侵时,依然反复说着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这个哈桑的好兄弟,在这时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回到家的他迟迟不能原谅自己,不仅嫁祸哈桑,逼走了哈桑和他的父亲,还让自己的父亲失去了四十年的好友。后来他们也去了美国。四十年后,阿米尔回到故乡遇见老友,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个惊天大谎言!哈桑的父亲没有生殖能力,而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亲总是会给哈桑礼物,总是会想到他。因为,哈桑也是他的骨肉啊!但是他不能与哈桑相认,一切都是因为身份,该死的身份!阿米尔最终发现哈桑已经走了,只剩儿子留在人间,他决定好好对待哈桑的儿子。故事的最后,阿米尔和哈桑之子一起放风筝,终于,消除了罪恶感……

我想人的一生就是这样,不断犯错,然后弥补,然后又无可避免的犯错,然后再付出更多的心力去弥补。追风筝的人,追逐的仅仅只是风筝吗?很明显不是。我想,那只风筝既是哈桑为他喊过“为你,千千万万遍”之后追逐的那只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重新踏上故乡之路,去寻找自我救赎的那只飘忽不定的风筝。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寻找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吧。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686个字,有4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3分钟,朗读时长20分钟,慢速需要29分钟,有150位用户喜欢。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高中1

天上的风筝安静地飘着,地上的人驻足仰望看着那飘渺、彷徨却又自由的风筝。《追风筝的人》,一本融入了快乐与悲伤,深情与绝望的小说。很美丽的开始,跌宕起伏的经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故事很完美,一场残忍而美丽的人性救赎。

阿米尔是阿富汗的一位富家少爷,哈桑是他的仆人和童年伙伴,两人从小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在追风筝的比赛上,他们获得了冠军,哈桑去追回落下的风筝,却遭到欺负甚至强暴。目睹了一切的阿米尔因懦弱恐惧没有挺身而出,这成为了他童年一份痛彻心扉的罪恶,这也最终逼走了哈桑。因为战争阿米尔和父亲逃亡美国。阿米尔成年后决定要赎罪,再次回到了家乡,命途多舛。他还发现了惊人秘密:哈桑是他的亲兄弟。最终得知哈桑去世,阿米尔决定抚养哈桑的儿子,完成了一个男人的赎罪与成长。

童年是甜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一起玩弹弓,摘柿子...童年是难以忘却的萦绕于心的。可是阿米尔的懦弱彻彻底底地撕裂了这一切美好的生活。他的懦弱锁上了哈桑的心窗,虽然悲伤难过但哈桑始终还是惦记着阿米尔,可是阿米尔却无法打开内心的枷锁去面对他。人,生来是软弱的,懦弱其实本不是一种错,可是在阿富汗,这个纷乱的国家里,无法克服懦弱却成为了每一个悲惨人生的开始。其实阿米尔很善良,他很珍惜和哈桑的感情,但罪恶感几乎充斥了阿米尔从此以后的人生,像是风筝被剪断了线。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高中2

落寞、不甘,酿就童年的过错。童年的记忆,良知的谴责,惊人的真相……你回到了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好人是否有好报?《追风筝的人》一书中那个老实善良忠诚的兔唇男孩哈桑,他是好人这毋庸置疑,即使遭到了背叛,面对阿米尔少爷的诬陷,他再次选择了包容。这样的好人,最后却落得凄惨的下场。也许有人会说,阿米尔少爷奋不顾身救出哈桑的儿子,正是对哈桑善良的回报。可是哈桑的父亲同样也是对主人忠心耿耿的老实人,他的好报呢?一辈子视若生命的儿子却是别人的,妻子的抛弃,最凄惨的事情都降临到这个好人身上。我不禁深思好人真的都会有好报吗?

对于文中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时追风筝的场景,起初我并不理解哈桑为什么总是能准确无误地追到风筝,作者想表达给我们的是什么,读完后我才恍然大悟,哈桑追的风筝不仅仅是天空上肉眼可见的风筝,也是阿米尔一直在心中追寻的无形的风筝,童年的哈桑就已经能准确无误地追寻到它。哈桑不是看影子,“他就是知道”因为哈桑早早地就走上了那条成为好人的路,不曾迷茫。反观阿米尔那时还在迷惑,徘徊,内心还在剧烈地挣扎,很久以后他才追寻到那只在他心灵上空飘忽不定的风筝。正如童年哈桑总是能带着阿米尔找到风筝一样,成年后的阿米尔也终在哈桑的带领下找到了那只自己的风筝。我想阿米尔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是透过索拉博对哈桑说的,是替童年的自己说的。

书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哈桑的不幸,和阿米尔的蜕变中沉浮,阿米尔负了哈桑,阿米尔的父亲负了阿里,我想阿米尔比他父亲更让人敬佩,阿米尔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弥补,而他的父亲从未把阿里当作朋友。起初,他对仆人儿子和自己儿子一样甚至更多的疼爱,我被他的重情重义感动,那时我以为他是把阿里当做好朋友,才对哈桑视如己出。当阿里提出离开的的时候,他拼命地挽留,原来留的是哈桑,不是阿里。如果他把阿里当作朋友,就不会有哈桑,就不会和阿里的夫人上床,他不如阿米尔。我更喜欢阿米尔,在他心中哈桑是朋友,是独一无二的挚友。

我常常想追风筝的人到底指谁?他所追逐的仅仅是那只蓝风筝吗?追风筝的既是哈桑也是阿米尔,只不过哈桑追逐的那只断线的蓝风筝,追寻是他心心念的阿米尔少爷的荣耀。而阿米尔去追寻的那只风筝则承载得是良知,是童年一直困扰着他问题的答案,追寻的是内心的无愧与释然,是对哈桑迟来的回馈。我们也是追风筝的人,在不同的路上,追寻着自己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高中3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的思绪如同天上的一只只风筝高低起伏。宛若在梦中,我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对我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起了那只蓝色的风筝,想起了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时的阿富汗没有硝烟,没有战火,阿米尔和哈桑就出生在这里,一个美丽祥和的地方。

阿米尔和哈桑的命运,或许在出生时就已注定。也许是阿米尔父亲与哈桑父亲的主仆关系,也许是普什图人对哈扎拉人的歧视,使阿米尔和哈桑,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阿米尔十分渴望父亲的关爱,于是参加了一场风筝比赛。当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红风筝时,他取得了胜利。忠诚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经得罪过的人拦下。这时阿米尔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见哈桑被人欺辱,却跑到了一边。正是因为他的胆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赎罪的路上。

我们或许无法责怪阿米尔。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藏着一个像阿米尔一样的小人,胆小、怯弱的小人。我们只能用自己的选择去弥补我们所犯的错。

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赎罪,放弃了在美国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时局动荡的阿富汗。是的,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历经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的亲侄子。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犯错,然后弥补,然后再无可避免的犯错,然后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弥补。在这条通向好人的路上, 阿米尔一直在赎罪。历经千辛万苦,阿米尔终于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灿烂的晚霞中,一只只风筝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场风筝比赛。阿米尔和索拉博齐心协力,将最后一个对手的风筝割断,他们赢了。当那只风筝飘落时,阿米尔追了上去。就像儿时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用一生去追的那只风筝,是亲情、友情、爱情,也是正直、善良、诚实。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他自我期许的人。追风筝的人,所追逐的仅仅是风筝吗?很明显不是。我想,那只风筝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只断线的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去追寻自我救赎的那只他心里面的飘忽不定的风筝,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寻求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高中4

许多一般的书在你看后不久便会渐渐地忘却,但好书不会,好书如一杯香醇的咖啡,充满香和苦,甜和涩。

令我至今为之震撼的还是《追风筝的人》。这篇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在阿富汗战争背景下,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故事。

这个故事真是五味杂陈。爱,恨,恐惧,忏悔,救赎……都如丝一般,交织于这惊世之作中。

故事中的阿米尔和父亲都是两个痛苦的人。其实,哈桑是父亲与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的私生子(这件事哈桑到死都不知道),但在阿里带着哈桑出走时,父亲连儿子都不敢认(为了名声)。他为此深深忏悔。为了达到自我的救赎,他做了许多善事:开设蓄孤院,帮助他人……但最终患肺癌而死。

主人公阿米尔则为他十二岁时那件懦弱的事而忏悔。他看着坏蛋阿塞夫和几个人在欺凌哈桑却不敢上前。但为了自我救赎,他做出了比他父亲更勇敢的决定,在三十年后,深入“塔利班”恐怖组织,从头目阿塞夫手中夺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有的人说阿米尔和父亲怯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有忏悔,有救赎的勇气……

哈桑,风筝;父亲,风筝;索拉博,风筝。阿米尔便是“追风筝的人”。

他(阿米尔),目睹哈桑被阿塞夫欺凌却远远观望;他,因犯错冻结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他,因一些作为失去了索拉博的信任;他,因没有勇气,而不敢上前去找索拉娅……阿米尔的一生中要追的风筝实在太多。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高中5

书已读完,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未经历过战争的我,对书中所描绘的战争的残酷感到触目惊心!就像我之前在读书过程中写下的随笔,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暴力,怀疑,贫穷,人性的缺失!

只因一个看似很小的理由,这些所谓的“统治者”,便可以以一种莫须有的理由,惨绝人寰地去结束一个人的生命!贫穷,可怕地笼罩着阿富汗!战争,夺去了家庭中的丈夫,父亲,只留下妇人与孤儿。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他们注定要流离失所。福利院已无法接纳如此多的可怜的孩子,即使被收留,也没有足够的食物、毛毯来确保他们能吃饱,做个香甜的美梦。甚至还要用这些稚嫩的孩子,来换取确保福利院能继续开下去的资金。

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世界。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希望。因为他们还有亲人朋友,因为也许有一天战争就结束了呢?但到夜深人静时,他们也会想,活着还不如死去。

曾经的欢声笑语不再,曾经的富足生活不再,曾经的大学教授成为了街边行乞的老人。曾经的曾经,一切都变了模样。

但哈桑让我们在乌云笼罩的天空中看到了几点零星的光亮。他淳朴,善良,忠诚,勤劳,勇敢,他用自己的力量努力让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感受到无限的温暖和快乐。他给予阿米尔的是忠诚,包容与原谅;他给予妻子的是相互扶持的爱;他给予拉辛博的是知识,快乐与伟岸的父爱。

阿米尔和妻子拉辛娜对于拉辛博的包容与呵护,也为这个残暴冰冷的世界增添了些许温暖。只是他们再也温暖不了拉辛博那颗早已被冰冻的心,也许有些东西碎了,时间也无法让他重新愈合。

愿这世间再无战争!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高中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1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06位用户喜欢。

初中时,我便读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两年过去了,再次打开这本书,依旧感慨良多。“我在犹豫了很长时间后,才决定写这本书的读后感。因为我总认为这本书所寄托的感情太浓稠、太厚重。那些有关家庭与友谊、忠诚与背叛、罪恶与救赎、人性的考验……种种复杂的东西交织在一起,融汇成了这如史诗般壮丽的经典。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围绕着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爷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故事真实,情感丰富而细腻。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更是扣人心弦,高潮迭起一环扣一环,敲开读者的心扉,将读者带入到书中那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残忍而美丽,震惊而心碎,撕开掩隐层层面纱的真相……我们终会长大成人,完成那场与自己的博弈。

他们生而不同,即使留着同样的血,喝同一个女子的奶汁长大。一个是富家子弟,一个是仆人的儿子;一个是普什图人,一个是哈扎拉人;一个是逊尼派,一个是什叶派。与哈桑的忠诚、勇敢、善良不同,孩童时期的阿米尔懦弱、自私。他的母亲因难产而死,父亲的不认可,让他内心更加卑微……为了得到父亲的关注,他几乎愿意做任何事,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背叛从小一起长大的哈桑。哈桑同样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情—为你,千千万万遍。即使是在阿米尔背叛了他之后。为了挽留这份友谊,他受到了伤害,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在背叛了哈桑之后,懊恼、恐惧、害怕……让阿米尔的内心备受煎熬。他想要逃避,这一切,于是他赶走了哈桑。

多年之后,阿米尔见过很多人,经历了许多事。他发现,不止他一个人内心深处藏着一个令人懊悔的秘密。父亲对朋友阿里的背叛,索拉娅的后悔……人人都曾犯过错误。为了赎罪,他踏上了那一条成为好人的路。

我们可以从书中的每一个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懦弱、有善良、有勇敢、有自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也许是父爱,亦或是友情,也有梦想……在追逐风筝的路上,我们终会长大,完成那张与自己的博弈,我们也许会跌倒、会迷茫、会后悔。转身你就会发现,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2024寒假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5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17位用户喜欢。

看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好几次看不下去,阿尔米的懦弱和对待哈桑某种扭曲的心理,让我深深的为哈桑感到悲哀,想把书给扔了不看。

直到他开始寻找哈桑的儿子并开始为之改变的时候,我才真正有了看下去的动力。

人一旦犯了错误,似乎有三种选择方案。

一是逃避,把这个错误永远的压在心里,任其发酵,但似乎结局并不美满,那就是每每午夜梦回时,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随着时间推移,这份谴责会越来越深;

二是把它不认为是一个错误,把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变成自己这样的人,但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疯狂,更加痛苦;

三是把这个错误纠正过,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把原本弯的道路纠正过来,这也许会很艰难,但至少能让良心受到安慰,自己能一夜好眠,这也是唯一能让自己重新变成好人的道路。

战争受苦的永远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民,而伤害最大的则是那些还没来得及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时常面对人性的丑陋,却很难碰到原本和平世界里的善良,当他们觉得世界都是黑的时候,他们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选择成为黑暗中的一份子。

____寒假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电影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4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4位用户喜欢。

在我看来,第一流的小说必须具备一个特质:情感的真实。

具备这一特质后,一部小说的情节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诞,读起来都不会有堵塞感。

因而,钱钟书的《围城》未被我列入第一流的小说,因为小说中一些关键情节的推进缺乏情感的真实,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鸿渐、唐晓芙爱上方鸿渐和方鸿渐爱上孙柔嘉,这几个情节中的情感描绘都缺乏真实感,让我觉得相当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就具备“情感的真实”这一特质。

这部小说讲的是两个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尔是少爷,而小他一岁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仆人,他们都失去了妈妈,阿米尔的妈妈生阿米尔时死于难产,哈桑的妈妈则在哈桑出生几天后跟一群江湖艺人私奔了。这两个男孩吃一个奶妈的奶长大,拥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谊。然而,当哈桑为捍卫阿米尔的荣誉而被人凌辱时,阿米尔却选择了逃避。不仅如此,阿米尔还设计将哈桑驱逐出自己家门。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在胡塞尼的这部小说中,高潮一个接一个,但不管情节多么令人震惊,它们似乎都是可信的,因为伴随着的细致的心理描写会令你感觉到这一切的发生仿佛都是必然。

追风筝的人电影读后感800

高中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84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68位用户喜欢。

许多一般的书在你看后不久便会渐渐地忘却,但好书不会,好书如一杯香醇的咖啡,充满香和苦,甜和涩。

令我至今为之震撼的还是《追风筝的人》。这篇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在阿富汗战争背景下,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故事。

这个故事真是五味杂陈。爱,恨,恐惧,忏悔,救赎……都如丝一般,交织于这惊世之作中。

故事中的阿米尔和父亲都是两个痛苦的人。其实,哈桑是父亲与仆人阿里的妻子所生的私生子(这件事哈桑到死都不知道),但在阿里带着哈桑出走时,父亲连儿子都不敢认(为了名声)。他为此深深忏悔。为了达到自我的救赎,他做了许多善事:开设蓄孤院,帮助他人……但最终患肺癌而死。

主人公阿米尔则为他十二岁时那件懦弱的事而忏悔。他看着坏蛋阿塞夫和几个人在欺凌哈桑却不敢上前。但为了自我救赎,他做出了比他父亲更勇敢的决定,在三十年后,深入“塔利班”恐怖组织,从头目阿塞夫手中夺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有的人说阿米尔和父亲怯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他们有忏悔,有救赎的勇气……

哈桑,风筝;父亲,风筝;索拉博,风筝。阿米尔便作文/是“追风筝的人”。

他(阿米尔),目睹哈桑被阿塞夫欺凌却远远观望;他,因犯错冻结他与父亲之间的感情;他,因一些作为失去了索拉博的信任;他,因没有勇气,而不敢上前去找索拉娅……阿米尔的一生中要追的风筝实在太多。

在忏悔救赎的路上,阿米尔发现了一个道理:当年你所做所逃避的,在以后肯定是要还,要面对的。他当年所畏惧的“大魔头”阿塞夫成为了塔利班,出现在他的眼前;当年他念念不忘的哈桑“成为”了索拉博,令阿米尔心痛……阿米尔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怒目瞪着阿塞夫,他也没想到阿塞夫真成为“独眼龙”……阿米尔之前的胆小与之后的勇敢不禁令我震悚:救赎的力量竟有这样强大!

他所追的,还有他的回忆和梦想。这篇小说中有一个细节:阿米尔来到美国之后,见到美国的洋楼斜了一眼:“原来在阿富汗,这都是给仆人住的。”而在他第二次来到阿富汗时,到处都是弹坑。就连阿米尔和父亲的大房子也已被塔利班夺去。他的回忆基本不复存在。阿米尔热爱写作,他顶着父亲的反对,坚持学习写作。

阿米尔的一生都在“追”,追他的风筝,追他的理想,追他错过的人。

高中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64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07位用户喜欢。

阿富汗是一个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度,而现在却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方。如果不是因为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了解到真实的阿富汗。原来它也曾是个美丽的地方,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也有着自己繁华的地段,宽广的马路,路两边种满姹紫嫣红的蔷薇,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位情感细腻、渴望得到更多父爱的富家少爷。他的仆人哈桑,一个圆圆脸、竹叶型宝石眼、大鼻子、小耳朵、兔唇的可爱的人。两人年纪相仿,但在等级森严的阿富汗,地位却截然不同。

两个淘气的小男孩喜欢光着脚丫一人坐在一棵白杨树上,有时一边用破镜子把阳光反照进邻居家惹他们生气,一边甩着脚丫开心地吃着桑葚干和胡桃,有时候阿米尔怂恿哈桑用弹弓射邻居家的独眼德国牧羊犬。哈桑从来不违背阿米尔的愿思。当大人们气呼呼来质问两个顽皮孩子的时候,总是哈桑一力承担所有责问。哈桑忠实坚强,勇敢真诚,阿米尔胆小懦弱,善良敏感,虽然表面上与哈桑亲密,但在他内心,并没有将哈桑作为他的朋友。一主一仆,他们是不可能真正平等的。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65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72位用户喜欢。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看完这本书后铭记脑海的一句话。没有万语千言,哈桑用寥寥几个字向我们阐述了最真挚的友谊。

阿富汗,这个曾经在我脑海中只留下荒芜战争场景的国度,却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书中,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悲伤、有良知亦有邪恶的国度,一个人性化的国度。无可否认,哈桑和阿米尔这段友谊,是千千万万阿富汗人的缩影,是千千万万段友谊的缩影。也许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为了朋友而义无反顾!

哈桑为阿米尔追到了蓝色的风筝,也因为那一只风筝被欺负、被蹂躏,却依旧毫无怨言。反观之,少年的阿米尔在这段友谊中却担当着一个狠心的角色,忽视哈桑的付出、陷害哈桑甚至害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阿米尔等来的是哈桑逝去的消息,一别成永别,留下的、只是满满的悔恨。阿米尔只能移情,成为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的人。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但却是最扣我心弦的一个。

错过、悔过,才能懂得珍惜、学会守候!

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哈桑正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实践了“友谊”之词。

友谊是一棵树,只有以真诚去浇灌,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让我们静静等待、那一朵花开……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00字

中学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3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79位用户喜欢。

“为你,千千万万遍”书中反复出现了这个句子。阿里对父亲的忠诚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阿里是父亲的仆人,也是一同成长的伙伴,情同兄弟。阿里的儿子——哈桑,一个兔唇哈扎拉男孩,是与阿米尔少年一同长大的伙伴,他们一起游戏,哈桑为阿米尔做了一切一切,哈桑与阿米尔的童年故事丰富而有趣,哈桑的忠诚就表达为“为你,千千万万遍”,哪怕是阿米尔做错事,都替他承担责任,在危险时挺身而出。哈桑为父亲打理了生活的一切,因为种族的摩擦,战争的洗礼,哈桑为了固有的信念——照管主人的房子,被塔利班分子打死,此时的阿米尔与父亲逃离战争,远在美国。虽然以前的岁月已经成为永远的泡影,但在美国的打拼却教育了阿米尔真实的认识社会,他的生活如画般绵延往复,日子在温暖中流逝,但哈桑却是他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痛。因为父亲对哈桑的疼爱是阿米尔嫉妒,他在矛盾中与哈桑交往。当哈桑为他追到蓝色风筝,赢得风筝大赛时却遭到小伙伴的侮辱和欺负,阿米尔却没有敢站出来制止,还是扭头跑开。自责、愧疚纠缠着阿米尔。哈桑带走了那段耻辱痛苦的回忆,但那仅仅是暂时的。哈桑成为阿米尔最想忘却又遗忘不了的人。善良的良知、细腻的情感、软弱的天性使阿米尔徘徊于内疚与自责中,在自我折磨中反省,在自我压抑中企图遗忘。

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事情的真相,他与哈桑竟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哈桑与妻子死后,他们的孩子——索拉博还在饱受战火、饥饿、死亡的威胁。阿米尔在焦虑、恐慌、无助、愤怒中逐渐成熟,开始承担自己的使命,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接出索拉博。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能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急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惊慌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承担责任时的自私推诿……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以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

中学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0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追风筝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风筝,就好象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象一个信使似的的天使,它传递着美好和愿景联系着人间和天堂。我联想这其中的故事也一定是美好的。我怀着期待进入了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调营造的情景,从容平和却暗含忧伤的静美心态讲述的记忆里,一口气读了70多页。我也喜欢卡勒徳笔下的喀布尔的冬天,他说:“冬天是喀布尔每个孩子最喜欢的季节,至少那些家里买得起一个温暖铁炉的孩子是这样的。”他说得真实在,喀布尔的冬天和我们这里一样是孩子们自由的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追风筝的人信息

  •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97人关注

    《追风筝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风筝,就好象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象一个信使似的的天使,它传递着美好和愿景联系着人间和天堂。我联想这 ...[更多]

  • 关于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6篇范文)
  • 关于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6篇范文)85人关注

    当很多人都在推荐这本书时候我就很好奇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追风筝的人,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带着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 ...[更多]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65人关注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有感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多少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想这不仅仅是个故事,每一遍的看,总会有无以复加的感动。哈桑,那个兔唇的 ...[更多]

  • 202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 202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61人关注

    又迎来了一个寒假,在这次的寒假生活里,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这是一个关于爱 ...[更多]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6篇范文)
  •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6篇范文)59人关注

    “我追”读完最后两个字,我轻轻将书本合上,读《追风筝的人》有感。眼泪浸润了我的眼眶。这是第一次那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不再是戏谑,不再是敷衍了事,而是静静地用心读。 ...[更多]

  •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6篇范文)51人关注

    这本书,让我哭了,笑了,愤怒了,反省了,最终敬佩了。书中讲诉了两个阿富汗孩子的故事,其中交织着我们整个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主题:爱,友情,恐惧,愧疚,赎罪。书中一句话,令人疼惜有 ...[更多]

  • 有关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有关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6篇范文)10人关注

    这个故事情节复杂而且厚重,好似一切轮回又回到了起点,最后又重合为一点。风筝也是一样,故事起于它,止于它。风筝让哈桑失去了快乐,却让他的儿子索拉博找回了快乐。我们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