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得范文 >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读风筝有感(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12-17 15:00:02 查看人数:79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读风筝有感 1359字 11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09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596字 5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173人
表达追风筝的人的读书心得有感 1634字 11段 6分钟 9分钟 13分钟 226人
纸船和风筝读后感 336字 4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291人
读铁马与风筝有感 278字 4段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266人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 858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219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969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81人
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672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60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785字 5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43人
阅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986字 5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63人
读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652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75人
学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499字 8段 5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03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329字 5段 2分钟 2分钟 3分钟 196人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 926字 12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65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1032字 9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89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952字 10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22人

读风筝有感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5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09位用户喜欢。

读《风筝》有感

第一次看到鲁迅的《风筝》,是它被选入夏丏尊、叶绍钧编的《国文百八讲》一书。初看题目,会让人想起“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村居》)的欢乐情景,而鲁迅在文中却记录着一桩和儿童相关的令人无限唏嘘的往事。

鲁迅曾经以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为由,粗暴地践踏了小弟弟偷偷将要完工的风筝。小弟弟除了绝望,也没有一句抗辩的话。二十年后鲁迅终因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而回忆起“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从此心情变得格外沉重、愧疚、自责。鲁迅想着各种补救的办法,终于觉得有机会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竟然全然忘却了当年被“虐杀”的一幕,以至于鲁迅的心只得沉重着。

《风筝》所揭露、控诉的是封建宗族制度对儿童的摧残,然而如今封建宗族制度早已被推翻,对儿童精神虐杀的悲剧真的就消失了吗?

没有!君不见来自新闻媒体包括我们身边,虐杀儿童的案例层出不穷吗?施虐者是父母的:有由着自己的心情随意打骂孩子甚至致死的;有拿着爱的借口不顾孩子感受给孩子报满了各种补习班,剥夺了孩子许多玩耍游戏的时间;有以安全为由过度圈养孩子造成孩子孤僻低能的等等。施虐者是老师的:有对成绩不好的孩子挖苦训斥的;有对调皮捣蛋的孩子当众体罚的;有对犯错的孩子穷追猛打不能宽容的等等。这些对儿童天性和自尊心的虐杀,造成了诸如自暴自弃、麻木不仁、离家出走、叛逆加剧、野蛮报复等悲剧,不胜枚举。

鲁迅因为看了一本关于讲儿童的科学书籍,认识到封建宗族制度对儿童的精神虐杀。由此看来,读书可以让人获得进步思想,推动文明的进步。因此即便在没有封建宗族制度桎梏我们的现代社会,如果我们不读书,读得不够,有封建残余的家长制思想,便仍然会对弱小的.儿童进行精神虐杀,而且更可怕更悲哀的是我们几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

《风筝》,不仅仅能引起鲁迅那代人的反思,也同样值得我们当代人反思。作为小学教师,我一向有意识地接触、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努力站在儿童立场对待儿童。尽管如此,我也未能完全避免对儿童精神虐杀的行为!女儿六七岁时,我以“克服依赖、锻炼独立性”为由将她分房睡觉。她很害怕,屡屡抗议。我虽

不忍,但次次加以训斥,狠心拒绝。以至于后来她只好在半夜偷偷摸进我的房间,先是爬到我脚端,被呵斥回去;再后来我半夜里发现她居然蹲缩于我床边的地上??就在我以为成功克服她的依赖感后的某一年某一天,我让她跟我一块睡,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自己长大了,一个人睡觉舒服。那一瞬间我才突然意识到:孩子成长中原本可以水到渠成的事,却让我这个家长的自以为是、杞人忧天和拔苗助长弄得面目全非!暗夜中幼女蜷缩于地上的一幕成了我心中永远追悔莫及的隐痛!

我又想起了一个现在读初中的学生,有一次跟我聊天,说曾经恨极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他,令他委屈难堪,颜面扫地。这又让我对自己的虐杀行径心惊肉跳,自责不已。

逝者如斯,对于“精神虐杀”,以后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以为,当虐杀儿童的制度不再存在,我们这个社会,和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群,乃至每一个成年人,不断读书、学习,真正地以人为本、慈悲为怀,减少直至避免对儿童的精神虐杀的努力却永远不能停止!

希望不久的将来,每一个儿童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载着童年的梦想,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每一个成年人,心中也有一只“风筝”, 默默地守护着儿童的精神家园!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9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73位用户喜欢。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用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500

表达追风筝的人的读书心得有感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634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3分钟,有226位用户喜欢。

看了《追风筝的人》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一个深入思考的开始。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追风筝的人》的读书心得,快点看看吧。

读书心得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看完后也让我有很多感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作文之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小说开头和结尾重叠在一起,成为两幅相似的画面:广漠的天空,雪花飘落,空气寒冷而清澈,追风筝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追逐飞逝的光影。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两代人之间反复地上演着,但每一次的重复之间,生活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这幅画面也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被不断染上新的颜色,从孩童天真的视野堕入世事变迁的悲哀之中。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他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与侮辱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哈桑时,我听到了心碎的声音。

可命运的指针并没有停止,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到后来阿米尔获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时,悔恨与伤痛纠结。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

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

一场救赎再次开始。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相比较而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作者用细腻平淡的笔触,为我们真实的还原了阿富汗喀布尔,娓娓道来一段人性的救赎。语言平实而力透纸背,感强烈真挚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诉说他曾经的故事。为你,千千万万遍!铭刻在心底的声音是永恒的忠诚誓言,哈桑坚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从一个少年的眼中直达另一个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来不停歇地煎熬拷问着懦弱的灵魂。亲情、友情,欢笑、背叛,汗水、血水,树荫倾泻的阳光,顺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贵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独自咽下的泪水,难以置信的身世,执着奉献的生命,连同风筝和那张带着兔唇的圆脸在阿富汗这片被宗教信仰与真诚热情缠绕,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上交织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长的交响曲:为你,千千万万遍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

也许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与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

读书心得,

纸船和风筝读后感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36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91位用户喜欢。

今天我们上了第20课《纸船和风筝》。这一课主要讲的是一只小松鼠和一只小熊的故事。一开始,纸船和风筝让他们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就互相不理睬了。虽然他们都很伤心,但他们谁也不好意思先去和好。最后还是小松鼠的心胸比较宽广,他用纸船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于是纸船顺着小溪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看到后非常高兴,他连忙放了一只风筝,结果他们又和好了。

在这个故事中,我比较喜欢小松鼠,因为他心胸宽广,遇事不斤斤计较,能主动去和小熊和好。

通过这个故事,也是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和朋友之间,和同学之间都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遇事不能斤斤计较,有了矛盾要主动化解,和朋友之间,和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用一颗宽广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

《纸船和风筝》

读铁马与风筝有感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78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266位用户喜欢。

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万物都有着其价值和作用。静静聆听自然之音,细细品味美好人生。

推开窗户,一股清风迎面而来,枝叶繁密的树上,一只只鸟在欢快地“笑”着,走下楼去,小溪流水“沙沙”地流淌着,鱼儿、蝌蚪在水中嬉戏。风儿“呼呼”地吹着,扬起了柳树的长发,引得窗前的风铃“铃铃”轻轻地响着,风车“呼啦呼啦”地转着。渐渐地,在这美好的自然音乐中,我开始沉醉。

傍晚,在湖边散步时,有着许许多多瓜农们的卖叫声“卖西瓜喽!卖西瓜喽!”还有广场舞的音乐声。天空中的星星也已被五颜六色的风筝所取代。看着、听着,在这朦胧的月色下,我想这也就是作者父亲所说的自然的音乐吧。

寂静的夜里,你被自然之音陶醉了吗?

放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58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219位用户喜欢。

看了《追风筝的人》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一个深入思考的开始,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一层层斑斓云彩中有一片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的。阿米尔和哈桑,是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主仆,或者说伙伴。阿米尔少爷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哈桑会说的第一个词是阿米尔。那将是他们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阿米尔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爱,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为了自己的主人,受尽耻辱,最终奉献出生命。

是阿米尔错了吗?他胆小、懦弱、自私,看到哈桑被阿塞夫一群人欺负,却装不知道。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里是多么复杂。最终他确定“为了赢回爸爸,也许哈桑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使我必须宰割的羔羊……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事实不是这样的,哈桑还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然而这个被爸爸一生深埋的秘密揭开时,哈桑已经死在战争的枪下。

是他错了吗?当我们读完这本小说,无不为他的不幸所悲伤,为他的忠诚、纯真、善良所感动。但经历了一系列事情,看到主人对他的态度,哈桑还会认为这一切值得吗?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的献身?难道他也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低贱的仆人吗?还是为了朋友阿米尔,他情愿付出一切,我们不得而知。这也许对他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没有错,他们原本都是纯真善良的孩子。因为种族,使他们有了高低贵贱之分,被逼向世界的两极。这个故事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他向我们再一次发出最深的呐喊:我们要和平!我们要平等!

放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6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81位用户喜欢。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

前不久,和朋友在定王台买了几本书,开始犹豫不决,不知道买什么书,纠结了大半天终于买了两本卡勒德胡赛尼的书。

初读这本书感觉不怎么读得懂,后来,才发现是没有用心去阅读。《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交织着爱,恐惧,愧疚……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

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无法面对哈桑,于是用计逼走了哈桑。不久阿富汗爆发战争,阿米尔被迫与父亲逃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次回到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好友竟然是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为了救赎,他把哈桑的儿子带到美国,在一次聚会上,阿米尔再次放起了风筝。阿米尔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哈桑对阿米尔呵护极致,两人的父亲也是好兄弟,实际上他们是主仆关系,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俩的感情,相反这种感情得到了延续,哈桑和阿米尔感情特别深,但是因为哈桑是仆人,妈妈抛弃了自己,经常受到同龄人的讥笑,而阿米尔因为有出色的父亲备受大家关心。一次阿米尔与哈桑遇到一群朋友,那些人被哈桑指指点点,阿米尔在一旁观望,从小的好兄弟被人欺负,阿米尔竟然无动于衷,哈桑为了保护阿米尔经常受人欺负。他一点也不害怕坏人,他很勇敢。随即这引起了阿米尔的嫉妒之心,父亲对哈桑的赞赏与期许更令阿米尔厌恶。他设计把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被阿米尔这个好兄弟抛弃,远离了他们的生活,多少年过后,阿米尔知道哈桑是自己的兄弟,他很愧疚于是四处寻找哈桑,找到哈桑又能怎么样,感情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好朋友的背叛,无疑是对哈桑的巨大打击。

友情这么脆弱,因为身份的差距,因为嫉妒心,竟然被抛弃,阿米尔的愧疚是一辈子的,他与哈桑那放风筝的日子已经远去,断了线的风筝再也不可能回到原点。哈桑依旧,只是他的脸上少笑容,剩下的只有空洞的眼神。可见阿米尔对友情的背叛给哈桑那个留下了多大的阴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愈合。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或鲜红或湛蓝。望着远方的风筝,我们追寻,我们仰望,在追风筝的路途中,我们诠释一整个世界。这途中,有沟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疲乏。可是,没有人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

风筝来来回回,可放风筝的人不再是原来的摸样。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范文,

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72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60位用户喜欢。

最近追剧追累了,静下心阅读了《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写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说。我习惯先去浏览作者以及推荐人的介绍,我带着满心的欢喜,去认识温馨闲适的阿富汗,看着阿米尔和哈桑对主仆之间满满的友谊和爱。

哈桑把对主人阿米尔的爱当作一种信仰,用他的正直善良诚实,无怨无悔终极一生追逐着阿米尔。

慢慢地,我的心像随着风筝一样突然地跌落下来,我哭了,为善良的哈桑流泪。懦弱、胆怯的阿米尔敏感嫉妒,为了博得爸爸的爱,看着哈桑为了保护他遭人殴打……他选择逃跑,良心难安,他受不了自己良心的谴责,又一次自私的为了自己,冤枉哈桑偷窃,把哈桑赶出了家门。

犯错,错过,然后用一生去救赎,阿米尔。随着阿富汗战争开始,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争,辗转逃到美国,后怀着愧疚之心踏上故土,走上赎罪之路。“阿富汗的儿童没有童年!”我又哭了。30年的战争内乱给阿富汗的人民带去了深深的创伤和痛苦,整个民族如同断了线的风筝,没有希望,只有杀戮、血腥!阿米尔冒死救出了哈桑的儿子,拯救了索拉博,救赎了自己,但是阿富汗战争给阿富汗人民带去的伤害,谁来救赎!阿富汗的人民陷入悲伤和自恋中,他们在失败和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当成生活的实质,甚至视为必须,但他们没有向命运投降,他们生活在战乱的国土上,有欢乐,有情谊,生活会继续的!在热泪盈眶中阖上了这本书。

“爱你,千千万万遍。”我的心碎了一地,活着,生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筝,一生都在奋力的追寻着。友情、亲情、爱情的风筝线把我们每个人紧紧连在一起,承载起“和平的中国”这只美丽、炫彩、耀眼的大风筝!

关于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40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85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说“书是我的莫逆之交,我愿为他,千千万万遍。”

那是一个十分惬意的下午,阳光伴着清风拂过脸颊,仿佛一切都变得异常宜人,空气中似乎也溢满着欢愉的春的气息。我踏进书屋,目光在花花绿绿的书架上扫过,异常奇妙地注意到他,便与他似一种缘分般相遇。他身着红衣,衣上还映有些彩云,温暖又感人。我记得,他正好二十九元,九,或许就是说我们能久久相伴吧!

回家路上,我宝贝似的捧着这本书,忍不住轻轻翻着,还差点坐过了车站。踏入家门,我迫不及待地将书包一丢,便投入与挚友的“谈话。”我一页一页地读着,心中不停的问他:后面那个男孩去哪儿了?他们俩还会相遇吗?哦,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他只愿意告诉我他叫《追风筝的人》,对于其他问题,他只是沉默不语,指指后几页,是叫我再往后看,有点儿神神秘秘的。我无奈,只好再往下看。

在我与书相伴、聊天、畅谈的同时,胃却失了宠爱,不乐意了,他不停的呐喊,伴着外婆的催促声:“快点来吃饭啊,菜都凉啦!”我也感觉到饿了,但也只说:“马上,再等一下,快了!”因为挚友舍不得我走,紧紧抓住我,我放不下。晚餐时间,我不停的说:“马上!”“马上!”也才发现他,我结交的挚友是这么神奇,他可以控制你,然后,你像贪婪的吸毒者,无毒活不下去那样,好似上瘾了一般。仿佛一切都可以丢在一旁,有书就好。我的挚友啊,你若是一位美丽迷人的姑娘,我就愿成为苦苦将你寻觅的追求者;你若是一株新奇特殊的植物,我就愿成为日月将你研究的科学家;你太迷人了,我愿如品茶一般细细将你品来。我相信,那留存齿间的,是茶香;留存心间的,是回味的;留存于脑海的,却是一句话:“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故事的主人公说的,也是我想说的。

有人说,读书如赏花,愈看愈娇艳;有人说,读书如嚼糖,愈嚼愈有味;我说,读书如交友,为他,千千万万遍。

阅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86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63位用户喜欢。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他的父亲不仅富甲一方,而且乐善好施、正直刚烈。阿米尔的性格里却缺少父亲的豪迈勇敢,只喜埋头读书,被人欺负也不还手。与他截然不同的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这个兔唇的男孩有着令人吃惊的运动天赋,每当阿米尔遭人欺负,总是哈桑为他挺身而出。阿米尔和哈桑虽然情同手足,却有些嫉妒父亲对哈桑的欣赏和疼爱。每年冬天的风筝大赛是阿富汗孩子们最重要的活动,用自己的风筝线把别人的线割断,然后追到那只掉落的风筝,就是赢者。阿米尔是斗风筝的好手,哈桑是追风筝的好手。那年的冬天,喀布尔迎来了最大的一次风筝联赛,阿米尔希望能在这次大赛上夺冠,以赢得爸爸的钟爱。

当他把最后的对手的一只蓝风筝割落时,整个赛场都沸腾了,他看到父亲在为他欢呼。追风筝的任务落在哈桑身上,哈桑果然不负所托,成功追到蓝风筝,不想被小混混阿塞夫和他的同伴们截住。哈桑不愿意交出风筝,遭到阿塞夫的。寻找哈桑的阿米尔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却没有勇气上前救助。阿米尔得到了父亲梦寐以求的关爱,但哈桑的存在却让他内疚痛苦。终于,他不堪重负,他在父亲面前撒谎说哈桑是小偷,让父亲赶他们走。而即使是这样莫须有的伤害,哈桑也毫无怨言地承认了。虽然父亲执意留下他们,他们还是黯然地离开了。同时离开的还有他们对真情的失落迷惑与痛楚。也许爱到极至便是相互的伤害吧。聪明自尊的哈桑父子选择了远离与隐忍。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欺负弱小,用卑鄙掩盖。然而再弱小的人也有自尊与庇护。

书的后半段写得是主人公心灵的救赎。随着阿富汗政变,阿米尔随父逃到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重回故土的阿米尔得到了哈桑的独生子被曾经的宿敌绑架的消息。

人性的胆怯和本真在阿米尔又一次面对命运考验时做出了他早该在几十年前就做出的选择,面对曾经羞辱过哈桑的敌人,阿米尔用自己的方式救回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风筝,重新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生活的大门终于又向他敞开了。阿米尔的结局,是幸福的。他终于明白了彼此的意义——以生命为代价。

关于阅读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

读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2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75位用户喜欢。

在这个故事中,最令人心疼的哈桑,他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尽管他的亲生父亲,亲生母亲,同父异母的少爷兄长都对不起他。他以一个仆人的身份智慧而勇敢地成长,为少爷打架,为少爷顶罪,为保全主人的风筝受伤害,为保全主人的房产最终被杀害在大街上。唯一对他好的是他的养父,一个残疾丑陋血统低微的老人,一个善良自尊隐忍灵魂自在的老人。聪慧的哈桑自学了读书写字,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的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然而他没有等到这一切,却喋血街头。他是那个时代那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在苦苦挣扎中却仍然坚守信仰的一个。书中的语言很有特色,苦难中仍有阿富汗人的幽默,泪中含笑,像浓浓的苦咖啡,如“一具皮包骨的躯体伪装成拉辛汗把门打开。 ” “阿富汗人还有其他的死法吗?”(指战争后地雷的遗患)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追风筝的人》是移民到美国的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作品。在他开始创作这本小说的六个月后,世贸大厦倒塌了。他只完成了手稿的三分之二,好在他创作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看,所以他才坚持写了下去。是她的妻子鼓励他,当别人妖魔化这个民族的时候,你可以人性化。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美国人民不再妖魔化阿富汗人,他们的憎恶直接发泄向塔利班——那些已经是魔鬼的人

关于读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600

学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9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9分钟,慢速需要12分钟,有103位用户喜欢。

追风筝的人,在第一眼看到这个奇怪的标题的时候,我有些茫然,风筝需要追吗?为什么要追风筝,原来这是阿富汗的习俗,每年初春,会有盛大的风筝节,许多的孩子会把使出自己积蓄了一年的力量来使自己的风筝成为佼佼者。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着五颜六色的风筝,每一只风筝线的尽头都有一个勇敢的斗士。当然,所有的风筝要在天空中进行决斗,就像一场盛大的搏斗,你必须要把你周围所有的敌人消灭光,你才能胜利。这在我看来,是一场孩子们之间的交流或者游戏,但在阿米尔那个时候,这对他来说具备着无尚的重要性,因为爸爸,因为父爱,他只有通过这样才能获得父亲的赞美和笑容,不再是鄙弃的眼光,他迫切需要着!而追风筝,也相当重要,你抢到了最后一个被击落的风筝,那也预示着莫大的荣耀和完全的胜利。于是哈桑,便担当起了重要的任务,就是把那只被阿米尔击落的风筝追到手,故事的高潮也就由此而引发,一切一切的悲伤的来源都在此处慢慢浮现。

哈桑知道阿米尔的愿望,为了捍卫这个蓝风筝,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也想得到这个蓝风筝的坏小子阿塞夫和他的党羽侮辱。这时,阿米尔就躲在旁边观看,孱弱的他没胆量阻止阿塞夫的暴行,也不情愿跳出来让哈桑把那个蓝风筝让给阿塞夫。于是,哈桑就沦为了阿米尔的炮灰,他付出了鲜血、创伤和荣誉,而换取的只是阿米尔与爸爸亲近的愿望得以实现。当躲着看哈桑被阿塞夫辱时,阿米尔一时成了"种族主义者",他先是觉得为了用蓝风筝赢取父亲的爱,牺牲哈桑是必须的,接下来,当心中出现一刹那的犹豫时,他对自己说"他只是个哈扎拉人"想着哈桑对自己忠诚,自己却背叛了他,阿米尔充满了负罪感。事后,阿米尔多么希望哈桑能责骂他,甚至能够打他一顿,而哈桑并没有这样做,还是像以前那样忠诚。越是这样阿米尔越觉得负罪感深重,为了减轻良心的折磨,他便疏远哈桑,最终设计陷害了哈桑,导致阿里不得不带着哈桑离开了阿米尔的家,从此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阿米尔的父亲亲在知道哈桑离开后嚎啕大哭,阿米尔一直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后来,俄国侵占了阿富汗,战争使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不得已父亲带着阿米尔四处避难,最终到了美国,在那里阿米尔开始了新的生活,成了家,父亲因为癌症的折磨永远的离开了他们。

但,正如一句话所说:生命在于折腾。一场命运的救赎再次开始。父亲去世后的某一天,阿米尔居然意外得知哈桑居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回到阿富汗,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往事一幕幕,他带着这个小侄儿,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为索拉博追着风筝。

当他为索拉博放出久违的风筝时,他是否释然了呢?当他恍惚间看到那个拉着风筝线的兔唇少年时,他是否涌起阵阵思念了呢?当风筝掉落,他为索拉博去追时,“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否勾起了他最美好的回忆呢?他是真的成长了,或许就在踏上营救索拉博——那条重新通向好人的路上时。

“为你,千千万万遍!”无论何时,这都是最动人的句子,任时光流转,任沧海横流。这是哈桑对哈米尔未曾改变的承诺,也是阿米尔对索拉博对哈桑发自内心最坚定的救赎。时过境迁,那风筝依然高高地飞起,那么远,那么美……所有的遗憾,忏悔,恩恩怨怨,都随风飞走,只是这样的一个声音在空中久久回响:“为你,千千万万遍……”

风筝是一个象征。它是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美好的爱情,也是忠诚、友善、勇敢……而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的最美好的心;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一种对希望的寄予。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329个字,有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2分钟,慢速需要3分钟,有196位用户喜欢。

我满怀期地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情景,从容平和却暗含忧伤,他用静美的心态讲述着过往。我细细地品读着,觉得意犹未尽,又似乎相见恨晚。

“世间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

谎言,并不都是恶的;善与恶之间只是隔着一张纸。一些谎言是为了保全;一些谎言是为了私利;一些谎言是为了逃避;一些谎言是为了沉默。我们无法断论这些谎言是善还是恶,但有一点“事实”却是明确的:一旦我们说谎,我们就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文中的阿米尔一生都受着谎言的影响,在真相揭示之前,他当然不会知道父亲对哈桑——一个仆人的儿子为何如此照顾,他当然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谎言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他唯一清楚的是:时机不到,宁愿生活在“蒙蔽”中!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0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65位用户喜欢。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的思绪如同天上的一只只风筝高低起伏。宛若在梦中,我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对我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想起了那只蓝色的风筝,想起了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扎拉少年。

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时的阿富汗没有硝烟,没有战火,阿米尔和哈桑就出生在这里,一个美丽祥和的地方。

阿米尔和哈桑的命运,或许在出生时就已注定。也许是阿米尔父亲与哈桑父亲的主仆关系,也许是普什图人对哈扎拉人的歧视,使阿米尔和哈桑,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阿米尔十分渴望父亲的关爱,于是参加了一场风筝比赛。当天空中只剩下他的红风筝时,他取得了胜利。忠诚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但就在回去的路上,哈桑被曾经得罪过的人拦下。这时阿米尔也找到了哈桑,他看见哈桑被人欺辱,却跑到了一边。正是因为他的胆小、怯弱,使他一生都在赎罪的路上。

我们或许无法责怪阿米尔。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也藏着一个像阿米尔一样的小人,胆小、怯弱的小人。我们只能用自己的选择去弥补我们所犯的错。

成年后的阿米尔为了赎罪,放弃了在美国安逸的生活,回到了阿富汗,时局动荡的阿富汗。是的,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一路上,他历经坎坷,也知道了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他要救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的亲侄子。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犯错,然后弥补,然后再无可避免的犯错,然后再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弥补。在这条通向好人的路上, 阿米尔一直在赎罪。历经千辛万苦,阿米尔终于把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灿烂的晚霞中,一只只风筝在天空中翱翔,又是一场风筝比赛。阿米尔和索拉博齐心协力,将最后一个对手的风筝割断,他们赢了。当那只风筝飘落时,阿米尔追了上去。就像儿时的哈桑为阿米尔追风筝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用一生去追的那只风筝,是亲情、友情、爱情,也是正直、善良、诚实。这是他人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他自我期许的人。追风筝的人,所追逐的仅仅是风筝吗?很明显不是。我想,那只风筝既是哈桑去追逐的那只断线的风筝,也是阿米尔成年后去追寻自我救赎的那只他心里面的飘忽不定的风筝,更是我们千千万万人所要寻求的内心的无愧和宁静。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不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

追风筝的人高中读后感600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2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89位用户喜欢。

读完这本书,让我敬佩和感动的不仅是作者那温暖,令人欣羡的亲密笔触,更是那感人至深的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的:“极为动人的作品。没有虚骄赘文,没有无病呻吟,只有精炼的篇章。”是啊,这本书把家庭和友谊,背叛与救赎勾勒得细腻深刻;轻描淡写,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与对战争的痛恨。

书中的阿米尔和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哈桑把阿米尔视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并对他忠心耿耿。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阿米尔,与阿塞夫打架,最终为阿米尔拿回了风筝。他知道阿米尔清清楚楚的目睹了这一切,但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懦弱而背叛了哈桑。我认为这是整个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点,阿米尔的懦弱改变了他和哈桑的将来的命运。他本可以挽回友谊,但是阿米尔心中的懦弱似乎吞噬了他的整个心灵,他为了得到父亲的关心和爱护,为了得到那可笑的虚荣,他千方百计地赶走哈桑,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点慰藉,可笑

的慰藉。开始犯错,便一错再错,最后能做到的也只有逃避,让自己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

之后因为战争阿米尔同父亲迁往美国。阿米尔在美国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作家。之后认识了索拉亚并与她结婚,而父亲在此期间患肺癌去世,似 乎一切都是那么的普通而平静。

直到2001年,这平静的生活被一个电话打破——罹患绝症的拉辛汗让阿米尔去探望他:“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这让阿米尔又想起了一切:哈桑,那个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这一切似乎是偶然,也似乎是必然。

在与拉辛汗的谈话中,他才得知已逝去的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在那一刻惊讶了,愤怒了。我相信每一个读到这儿的读者都会大吃一惊的。其实在前面也有多处暗示:父亲买东西时总想着哈桑,在阿米尔说哈桑生病时父亲紧皱眉头……本来阿米尔已下定决心来赎罪,可是命运总是这样的捉弄人。他还是来晚了,错过了哈桑,错过了那个兔唇的哈桑,也仿佛错过了整个世界。而所幸他又准备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回到美国。在历经一番困难回到美国之后,阿米尔心中的阴影终于被照亮,在一次追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沉甸甸的话语,仿佛使阿米尔回到了童年。

两次放风筝,一次是两个天真浪漫的少年,一次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追逐风筝,还有人生目标与方向。

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我也回想起了童年时在体育场放风筝的时光;现在虽然没有时间放风筝了,但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风筝,属于自己的风筝。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追逐、进步……追着追着,耳畔仿佛又听到了那句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5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2位用户喜欢。

i have seen the novel"s name --the kite runner many times from the internet,when it comes to "the novels moved you most".with curiosity,i downloaded it.when reading the novel,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i felt a heavy stone of sorrow on my heart.

it is a story about friendship,about fault and atonement,about the good and evil of human natual.

the narrator of the story,amir ,is born in a rich family.hassan is his servant as well as close friend.they both lose mother from birth and grow up like brothers.

from hassan ,i see the most kind and beautiful soul.he never means to hurt anyone.he protects amir bravely and has a broad mind to endure what amir do to him.with the promise to run the kite,he hands the last cut kite to amir though he has insulted by the bully,assef. for lifetime,he cherishes the friendship,even he dies of protecting amir"s house."for you,a thousand times over"he does as he says…

if hassan can be described as an angel, then amir is just a person.when he is a boy,he is badly want father"s love and care.he will be jealous,he will fear and be cowardly.when he sees hassan insulted by assef,he is so scared that he only hides and watches.he sees what happened but keeps it as a secret.in order to escape the guilt,he makes another fault, making hassan leave by framing hassan .years past, he is still haunted by betraying his childhood friend.

i was shocked when the big secret reveals: hassan is amir"s half brother,the son of his father and a sevant"s wife! amir"s father lives a torturing life,he is torn into two parts.he can"t give hassan the love in the name of a father,which is unfair to hassan.that explains why he seems care little about amir …

knowing the truth,amir has a painful struggle at the first,and finally chooses the right way,a way of atonement.he rescues hassan"s orphan ,sorhab,from assef"s hand.at that time,he faces up to assef"s fists,being a man not cowardly.having gone though a lot of difficulties,he finally brings sorhab to american.but sorhab is emotional damaged by adversity.amir make efforts to revive the little heart.at the end of the story,sorhab shows a lopside smile,which delights amir much.amir run kite for hassan"s son,and says what hassan once said,"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the snow will be melt,and the spring is coming…the ending is not clearly told,but full of hope.

i like the author" written style.there"s paragraghs of internal monologues,warm memorys , sad plots,horrible war scenes…the words,sentences always catch me tightly,make me think,make me cry…now if someone ask me what novels impressed me most,the kite runner will be an answer.

it is the first time i have seen a novel in english.it is hard for me to insist on reading as there are so many words i have to look up.but it really benefit me in some way.

追风筝的人英文读后感

读风筝有感(16篇范文)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追风筝的人》,读此书缘于一是听过同名相关的电影,二是觉得该书书名奇怪。怀着异常的心境,开始翻起第一页。一句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我隐约感到这会是篇赎罪的故事。《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富人家的少爷和仆人儿子的故事。关于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和背叛的故事。阿米尔和哈桑因为特殊的主仆关系,因为爸爸的民主思想,两人从小一齐玩大,两人有着一个共同点,即出生后都没有妈妈,阿米尔的妈妈因为阿米尔的出生而死亡,阿米尔一向认为自我是杀害爸爸最喜欢的人的凶手;哈桑的妈妈因为哈桑爸爸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风筝信息

  •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 有关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97人关注

    《追风筝的人》,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就被这个名字所吸引。风筝,就好象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象一个信使似的的天使,它传递着美好和愿景联系着人间和天堂。我联想这 ...[更多]

  • 读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读追风筝的人的读后感(16篇范文)97人关注

    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说“书是我的莫逆之交,我愿为他,千千万万遍。”那是一个十 ...[更多]

  • 追风筝的人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
  • 追风筝的人关于读后感(16篇范文)92人关注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600字初一1最近读了《追风筝的人》,不敢说理解透彻,但是真的颇有感触。前言中的最后一句话,愿你们的风筝飞得又远又高。当我读的过程中发现风筝对每 ...[更多]

  • 风筝的读后感(16篇范文)
  • 风筝的读后感(16篇范文)87人关注

    ____年追风筝的人读后感800字这是一部优秀的世界名著,让全世界的读者得到了启发和感悟,故事曲折充满灵魂的震撼。到春暖花开时节,公园广场就成了放飞风筝的乐园,抬头 ...[更多]

  • 关于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6篇范文)
  • 关于读追风筝的人有感(16篇范文)85人关注

    当很多人都在推荐这本书时候我就很好奇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追风筝的人,代表着什么意思呢?带着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 ...[更多]

  • 读理想的风筝读后感(8篇范文)
  • 读理想的风筝读后感(8篇范文)83人关注

    在我们身边,总有这么一些流落街兴的人,常常用无助的眼睛盯着我们,乞讨要饭,当时我总会对他们投去同情的目光。当我学了《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后,我改变了我的想法hell ...[更多]

  • 读风筝有感(16篇范文)
  • 读风筝有感(16篇范文)79人关注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追风筝的人》,读此书缘于一是听过同名相关的电影,二是觉得该书书名奇怪。怀着异常的心境,开始翻起第一页。一句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让我隐约 ...[更多]

  •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16篇范文)
  • 追风筝的人优秀读后感(16篇范文)67人关注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我满怀期地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情景,从容平和却暗含忧伤,他用静美的心态讲述着过往。我细细地品读着,觉得意犹未尽,又似乎相见恨晚。“世间只有一种罪行 ...[更多]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65人关注

    为你千千万万遍—读《追风筝的人》有感那一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多少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想这不仅仅是个故事,每一遍的看,总会有无以复加的感动。哈桑,那个兔唇的 ...[更多]

  • 202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
  • 2024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6篇范文)61人关注

    又迎来了一个寒假,在这次的寒假生活里,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这是一个关于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