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7-03 18:40:02 查看人数:6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 1377字 15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15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580字 8段 2分钟 4分钟 5分钟 239人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2110字 31段 8分钟 12分钟 17分钟 146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827字 7段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192人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2842字 33段 10分钟 16分钟 22分钟 133人
最新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659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33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范文 614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4人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 683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11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1365字 1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299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507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205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1760字 13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71人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 1079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43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622字 10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28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539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20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先进事迹个人有感范文 1032字 16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36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范文 506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15人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7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15位用户喜欢。

自抗疫人民战争打响,这位中医大家挺身最前线,老当益壮、当仁不让,以“中药漫灌”的理念,科学救治新冠疫情患者,诠释了阻击疫情关键时刻一个中医药科学家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仁心大爱,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从天津来到湖北,以科学报国的精神,充分发扬中医药特长,在疫情阻击战中指导建起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率领由来自天津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书写了挑战和抗击新冠疫情的故事,为新冠病毒患者解除病痛,为阻击疫情蔓延争取了主动和时间,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魅力,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抗击疫情中的功力和成效。

张伯礼院士身患胆石症,在抗疫斗争前线微创切除胆囊,成为“无胆英雄”,他不曾从抗疫火线退下,而是毅然坚守,而且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也来到武汉,父子在一线红区共同抗击疫魔,如此情节,多么感人!

张伯礼院士是一位英勇无畏、敢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抗疫英雄,一位白衣天使的代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代表,一位天津人的代表。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必将激励我们把抗疫斗争进行到底,夺取最后的胜利。

张伯礼院士离汉前写诗告别

4月16日,江夏方舱医院总顾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凯旋,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电话,要求当晚到武汉。72岁的张伯礼不惧危险,来到武汉。

1月27日开始,张伯礼院士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疫情的处方。

创建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推动中医治疗新冠疫情

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该“中医国家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组成。随队进驻的还有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其他休舱转诊他院。

据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张院士作为总顾问,带领刘清泉院长及五省市400多中医专家,奋战在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他亲自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每一位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的透湿。

晚上,张伯礼院士又召集五省市几名知名中医专家会诊,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制定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一号方、二号方。后期,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基本做到了“一人一方”。

据张伯礼院士自己介绍江夏方舱医院有564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29%),五个中医医疗队(中医国家队)整建制接管。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除了吃中药还要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帖,做针灸,中医疗法全套都上。截止到“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明用中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疫情的目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患者用的药,主要是宣肺败毒、淸肺排毒汤,再就是少数配方颗粒(中成药)。像密切接触的、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人,用中成药,如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针剂则用血必净。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说“张院长亲自带领一支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他的全程、深入推动下,此次新冠疫情救治中,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史无前例的”。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击疫情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80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39位用户喜欢。

谁说90后、00后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担当的一代,是“奔涌的后浪”。90后、00后在抗疫中的优秀表现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全国两会期间也引发代表委员们热议,称赞这些年轻人有情怀、有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

被抗疫的年轻人所感动,90后是可托付的一代

“在武汉疫情期间,我觉得90后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可圈可点。”5月24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在武汉抗疫期间的所见所闻。他说,90后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

今年1月27日,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在武汉抗疫82天。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疫情期间,一名滞留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让他至今难忘。

△疫情期间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90后医务工作者

“她过年没有回家,疫情发生后成了一名志愿者,帮急需药品的小区居民买药。有人需要药时,她记在自己本本上。有的药不好买,需要跑十几家药店,还要买最便宜的,送给居民时,她会很用心地写一张纸条告诉药怎么吃。”张伯礼说,除了这名大学生,还有奋战在方舱医院的年轻医务工作者都让他难以忘怀。

在医院一线,这批年轻医务工作者每天都坚持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张伯礼说,“在困难时刻、特别危险的地方,他们抢着往前冲,我觉得他们是让人放心的一代,可托付的一代,非常好,被他们的精神感动。”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110个字,有3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8分钟,朗读时长12分钟,慢速需要17分钟,有146位用户喜欢。

张伯礼是谁?对于很多不熟悉中医的人来说,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直到他走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全国人民都记住了这个“为中医受誉”的名字——“人民英雄”张伯礼。

以他的抗疫故事为起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懂他。为什么总有人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对中医和人民爱得深沉。为什么总有人在民族危难之际奋不顾身?因为在历史长河中,属于他的“星光”永远璀璨。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是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时,张伯礼许下的誓言。在抗击“非典”疫情时,他带领中医团队成建制接管两个“红区”,积累了丰富的抗疫经验。

17年后,新冠疫情暴发。72岁的他又选择来到武汉战疫的最前线。看舌象、摸脉象……张伯礼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此外,床位设置、床位间距、空气循环、患者吃饭情况……这些细节,他都要亲自考察过问。

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于去年2月19日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他调侃道,“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

有人问他:“您年事已高,是不是可以不必到前线来?”他说:“不!如果不严重,国家不会点我的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来,而且还要战斗好!”

在武汉的80多天里,他率先提出对4类人群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启用“中药漫灌”的治疗方法等,这些建议后来成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他主持建立的江夏方舱医院,是中医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创造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纪录。

凝聚了中医团队智慧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因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被纳入国家新冠疫情诊疗方案,供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用。

疫情期间,张伯礼还参加了几十场海外连线。“分享中国经验,我们从不保守。”他希望中医药能帮助更多国家和地区战胜疫情,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是张伯礼用实践总结出的抗疫经验。

离开武汉的那天,张伯礼在飞机上写下“山河春满尽滌殇,家国欢聚已无恙”。他知道,风雨过后,江城终于迎来了春天。

一年后的今天,张伯礼战斗过的江夏方舱医院已经完成标准化改造,变成了“大花山方舱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昔日熟悉的会议室、更衣室成为如今的接种室,方舱里陈列的抗疫展板,记录着发生在江夏方舱的故事……对张伯礼来说,江夏方舱医院在他的人生履历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医药现代化是我毕生追求”

“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张伯礼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20世纪80年代,张伯礼大胆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药相结合。他认为,现代医学的很多前沿理念都和中医学异曲同工,如何提高中医技术将是研究的重点。

针对这一点,他组织了大规模健康人舌象调查,开展舌象客观化研究。通过坚持不懈的调查和分析,他终于建立起了舌诊文献库,并研制出了中医可用的系列舌诊仪器,开辟了中医诊断的现代化之路。

1999年,张伯礼主持参与的“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课题入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6年,他率先提出“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他主持的“30个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与产业化”研究被列入天津市20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他研究发现了复方丹参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优选了配伍比例,提出了名优中药小复方二次开发模式,突破了千百年来凭经验组方的局限。2010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我国第一例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期临床试验的中成药,迈出了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去年,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天津中医药大学。这标志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有了国家级创新基地。而在此之前,张伯礼和团队埋头研究了20多年,创建了标准组分、组效关系、组分配伍、优化设计几个关键技术,构建中药组分库,为现代中药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时至今日,他依然在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不懈奋斗。“我的毕生追求就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张伯礼说。

“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身上有多重身份。但对他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医者。

去年,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第二天,他就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诊室按时出诊。

年过古稀,他依然坚持每周3次门诊。他说,工作再忙,也要留出门诊时间,既是为了患者,也为了手把手带学生。如遇高龄患者和腿脚不便患者,张伯礼就让工作人员在一楼给患者找个房间,他下楼诊治,省去患者上楼的不便。

在学生们眼里,张伯礼一直是一个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医生。

为了不耽误看诊病人,他参加完学术会议后不顾疲惫,连夜乘坐20个小时的火车赶回诊室。

对于那些家境贫困的患者和家属,他千方百计减少费用。在用药好转后,患者和家属都动情地拉着他的手叫他一声“活菩萨”。

方舱医院休舱后,他每隔两个月就会去一趟武汉,因为那里有正在康复的病人。他希望他们彻底治愈,回归正常生活。

为造福患者,建立实验基础数据库,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反复测试。他连续8次抽取自己的静脉血,同事心疼他,阻拦他,他却说:“我是实验室负责人,就应该抽我的血。”

“我的人生格言是做患者可以托付生命的人!”张伯礼说,作为一名医生,只要身体允许,就应该坚持看病。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82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92位用户喜欢。

“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翻开张伯礼的履历,一连串的头衔背后,是这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每一个岗位上坚守与担当。“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张伯礼如是说。

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攀科研高峰,教书育人,救死扶伤。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投身抗疫最前线。超负荷的工作,让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进行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张伯礼笑着说。

新冠疫情初期,张伯礼率来自天津、江苏等地的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看舌象、摸脉象……白天,张伯礼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则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怎样设置床位、床位间距留多少、空气循环问题、患者吃饭情况……事无巨细,张伯礼都要一一过问。

在这位“无胆英雄”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患者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均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到2020年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死亡。

事实上,这不是张伯礼第一次尝试用中医药抗击急性传染病。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张伯礼就任天津市中医治疗“非典”指挥部总指挥,他请缨组建了两个独立的中医重症隔离病房,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张伯礼常说,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2020年9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后,难掩激动之情的张伯礼填下了这首词——《人民才英雄》。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张伯礼仍坚持出诊,身穿白大褂的他,一如往常步履矫健、面带微笑地走进诊室。“要把荣誉珍藏起来,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2842个字,有3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10分钟,朗读时长16分钟,慢速需要22分钟,有133位用户喜欢。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坚定的信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妙手仁心辟抗疫蹊径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新冠疫情暴发后,张伯礼再次兑现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他主持研究制定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案,指导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救治,取得显著成效,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当被问及“如何理解自己在和平年代被授予英雄称号”时,他说,“人民英雄”的荣誉是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共同抗疫的老百姓的,我其实是代表他们接受党和政府的褒奖。

这不是简单的自谦,正是心系百姓健康安危,一个古稀老人才能如此义无反顾、逆向前行。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中医药专家,挂帅由300多名来自多地三甲医院的中医药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国家队”接管江夏方舱医院,投身抗疫最前线。

初到武汉,张伯礼发现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形成了最佳传染环境。他立即提出必须将发热的、留观的、密接的、疑似的“四类”人员隔离开来,并对这四类人采取“中药漫灌”的方式进行防御和治疗。

在武汉当时的15家方舱医院中,江夏是唯一由中医医疗团队整建制接管的方舱医院。在张伯礼的领导下,医院实行集中管理、分类救治,采用中医关注证候、辨证论治的从中药、针灸、贴敷到太极拳、八段锦“一条龙”综合治疗方法,同时建设性地提出服务、抚慰第一,治疗第二的观点,让患者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江夏方舱医院从2020年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下午正式休舱,仅有不到一个月,共收治新冠疫情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中医药团队交出了轻症病人零转重、痊愈病人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三个零”的亮眼成绩。中医治疗经验不胫而走,90%的方舱都使用了中药,一般转重率2%-5%,远低于公认的10%-20%。中医药疗效得到了有力证明。

然而,由于工作超负荷,张伯礼胆囊炎发作,不得不于2月19日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3天,他就又投入方舱医院建设。他不愿同事担心,把外套拉链拉到最上面藏住病号服,坚持在病房参加抗疫视频研讨会。说起这段经历,张伯礼调侃道,“我来武汉是给人治病的,自己得病是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得赶紧手术,继续上前线。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胆没了,胆量得留下来!”

结合中医抗疫3000多年的历史,张伯礼提出“大疫出良药”。在中央指导组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清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药三方”。因证据充分、疗效确切,“三药三方”被编入国家版诊疗方案。

精勤科研结累累硕果

当下,中医药发展正在复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主题。

张伯礼认为,中医药的精华是中医思维。传承精华要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须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中医的思维模式,用中医观点看问题,传承中医的大医精诚精神。在此基础上,西医知识知道得越多越好。传承的同时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科技进展,让中医药学真正历久弥新。

这是他的理论,更是他几十年来的亲身实践。

他开拓舌象色度学和舌底诊研究方向,开展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创建以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途径和关键技术,建立中医药循证评价系列方法,开拓中成药二次开发研究领域,促进中药科技内涵和质量提升,推动中药产业技术升级,培育中药大品种群......

截至2019年6月,张伯礼已获得科技进步国家级奖项7项,省部级奖项10项。2015年1月,由其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该领域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也是中医药“传乘精华、守正创新”的典型代表。

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现代中药的发展应把古老中药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取得原创性成果。但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功能主治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中药品种难以做大做强,制约了其传承与发展。

据此,张伯礼结合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实际和国际医药产业发展新趋势,针对上述共性问题,率先提出对名优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的理念和策略,即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让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

项目组历时8年,完成了32个中成药品种的二次开发,使药效大大提升,用实践证明中成药二次开发是一条投入少、见效快、创新驱动中药产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了名优中成药向中药大品种的转化,推动了产业技术升级换代。

为人师表育桃李天下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离不开人才培养。张伯礼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他从事医学教育近40年,已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近300名,遍布世界各地,多数都成长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他提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以拓展学生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倡导强化中医临床思维,注重临床技能训练;将“医德高尚、会中医思维、临床能力强”确定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贤以弘德、术以辅仁”是他对学生的期望。

张伯礼说:“一流的医生,应该坐下来会看病,站起来能演讲,闭上眼会思考,进实验室能科研。”

他坚持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要求学生从院校走出去,跟临床名师学习经验,培养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他特别注重教学中的互动,鼓励师生间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创建了“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自主式学习联动”的教学方法和三段五级式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界认同和好评,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倡导成立“勇搏励志班”,将“责任、坚韧、克己、奉献”作为班训,创新第二课堂运行机制;捐出各类奖金400余万元,设立“勇搏奖助学金”资助品学兼优及贫困学生。

他重视教育内涵质量,主持制定全国首个中医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及世界中医学教育史上首个国际标准《世界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组织海内外专家编写了世界中医核心教材一套13册,筹建“一带一路”中医师资培训基地,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和标准化。

2020年9月4日,张伯礼入选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但他觉得,这是对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的肯定和鼓励。

张伯礼说:“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书育人要在修德立身上先行一步,同时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合格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让自己热爱的事业长远不衰,就要当一个好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使事业后继有人。当学生们获奖时,我比自己获奖都高兴,培养出一批超过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虽已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指导研究生、给本科生授课、临床带教。

他时刻不忘人才培养,在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前,张伯礼决定要留下一支不走的中医队伍。2020年4月6日,张伯礼传承工作室正式落户武汉市中医医院。

如今,成就、荣誉、学生无数的张伯礼,还是会经常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诊,还是一如往常步履矫健、面带微笑走进诊室。“要把荣誉珍藏起来,化作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

最新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33位用户喜欢。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疫情也寄予希望。

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随着中医药诊疗参与力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目前,中医或中西结合救治患者七千多人次,已有近千名患者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张伯礼说,“从深度看,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有了成建制队伍和定点医院,仅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定点医院就有400余张床位,金银潭医院开设了中医病床40余张。由中医药人员进行救治,使患者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全国多地中医院参加病人收治,或建立了中医会诊制度;多个省市发布文件,要求全部患者都能得到中医药治疗。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全过程发挥了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除了临床救治,还同步开展了临床和药物科学研究,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启动,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人民英雄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范文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4位用户喜欢。

在本该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日子中,突然传出武汉正在与病毒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消息。

害怕吗?广播里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则”,每个村子门口的警戒线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员行踪登记,新闻报纸上铺天盖地持续了两个月的报....

战场上的士兵不能临阵退缩,“领导阶层”的人站起来了,医生护士,他们在我们缩在保护我们的小房子的时候,向前走,从安全区到方舱医院,从普通衣服到防护服。

冒着极大的恐惧,推迟临期的婚礼,瞒着担心的父母,他们本着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能漠视生命被摧害的这一基本原则,一点点往前冲。

张伯礼校长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在生死关头,冲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他穿起防护服,面对病毒,不言恐惧。这种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大爱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感谢张伯礼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逆行的时刻;什么是一个学者该担当的责任。也感谢您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春节原本是团圆的日子,却依旧有许多勇敢的战士们写下请战书,不顾一切奔向抗“疫”—-线的队伍中。多亏有了他们,我们将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当看到有关医务工作者的报道,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五味杂陈。有担忧、期盼、感动,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感恩”。

经过这次考验,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3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11位用户喜欢。

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该“中医国家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组成。随队进驻的还有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其他休舱转诊他院。

据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张院士作为总顾问,带领刘清泉院长及五省市400多中医专家,奋战在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他亲自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每一位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的透湿。

晚上,张伯礼院士又召集五省市几名知名中医专家会诊,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制定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一号方、二号方。后期,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基本做到了“一人一方”。

据张伯礼院士自己介绍:江夏方舱医院有564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29%),五个中医医疗队(中医国家队)整建制接管。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除了吃中药还要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帖,做针灸,中医疗法全套都上。截止到“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明用中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疫情的目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患者用的药,主要是宣肺败毒、淸肺排毒汤,再就是少数配方颗粒(中成药)。像密切接触的、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人,用中成药,如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针剂则用血必净。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说:“张院长亲自带领一支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他的全程、深入推动下,此次新冠疫情救治中,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史无前例的”。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65个字,有1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299位用户喜欢。

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昨晚,张伯礼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以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凸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张伯礼院士动情地说,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仅仅是做了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情,党和国家给予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盛名难副!抗击疫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人民才是真正英雄。在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能够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评价和热情关怀,令我激动万分,感动不已,努力、再努力,为防控好秋冬疫情贡献力量!为健康中国建设再接再厉!

古稀之年,临危受命。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7日,张伯礼院士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从渤海之滨赶赴江城武汉。这是一次肩负使命的出征。17年前,在抗击非典前线,他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庚子新春,他再次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到达武汉后,张伯礼院士提出,“对集中隔离的疑似、发热等患者实行中医治疗。”通过严格隔离、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四种人中确诊病例大幅减少。2月初,张伯礼院士、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中药进方舱、中医包方舱,申请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经中央指导组批准,张伯礼院士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自2月12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收治564名新冠疫情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

经验推广到其他方舱医院,中药使用率超过90%,也取得转重率2%—5%的较好疗效。那段时间,张伯礼要完善医院、指导临床、察看患者,还要负责拟方、巡查定点医院等。长时间不分昼夜的高强度工作,张伯礼病倒了。2月16日夜,张伯礼胆囊炎发作,结石嵌顿在胆管里,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为了不动摇军心,也不让家人担心,他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手术同意书。手术后一两天,张伯礼便在病房里开始了工作。手术后不几天,他实在放不下工作,再次进入了一线继续战斗。

4月16日,在武汉奋战了整整81天的张伯礼院士返津。那一天,天津市民和这座城市用最隆重的礼仪迎接英雄凯旋。回津后,张伯礼院士仍然忙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第一线,仅海内外连线就达数十场。8月9日,张伯礼院士作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津主持召开了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昨天又召开了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会议。

张伯礼院士说,___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我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期许,倍加珍惜崇高的国家荣誉,加快建设好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结合,转化为创新成果和现实生产力,推动中医药走出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发展道路,在提升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和走向国际中发挥关键作用。

采访临近结束时,张伯礼院士难掩激动心情,欣然填词一首: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

战疫三月酣。

江城生死皆好汉,

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

举国众志成城。

中西协和防治,

环球凉热彰明。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7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205位用户喜欢。

7月24日上午,在抗疫期间把胆留在武汉的张伯礼院士回到武汉,来到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参加武汉市中医医院挂牌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签约授牌仪式。

授牌仪式结束后,张伯礼院士还将前往新冠疫情感染者中医康复中心。

在活动现场,张伯礼院士接受记者专访高兴地说:“现在的武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我喜欢这个武汉。”张伯礼院士谈武汉经验对世界的贡献:我一直说,武汉人民是英雄人民,在这次疫情中武汉人民做出了牺牲,给全国人民总结了经验,也给世界人民总结了很多经验。

同时,他还预测了今年秋冬疫情的变化。未来像武汉这种大规模爆发不会再出现,可能会出现多点散发和小规模聚集爆发,但相信很快就会被控制。

今年1月26日,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来到武汉,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士胆囊炎发作,接受手术后3天后就投入工作中。4月16日,张伯礼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临别之际,张伯礼院士说:“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做了贡献,但还是要坚持一下,现在武汉市是全国最安全的城市。我跟武汉会常来常往。”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60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71位用户喜欢。

“如果疫情是一场大考,那么目前考试依然继续。全球新冠疫情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的国家已经有5个。如果8月份还没有出现拐点,很可能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一起‘横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7月30日天津召开的“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经历与思考”报告会中上介绍,“在后疫情时代,利用短短三个月,党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机制,进行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已经为第二阶段抗击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第二次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

张伯礼认为,疫情之初的确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响应机制比较滞后,层层上报延误时机。基层医疗几乎瘫痪,患者都挤兑到大医院。“那么直报机制怎么建?基层医疗怎么强起来?综合医院治疗传染病有很多困难,三区两通道都是临时搭建,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收治传染病。遇到这种疫情怎么办?”

6月2日,___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___总书记的讲话为后疫情时代防控响应机制救治体系搭建了四梁八柱。”张伯礼院士总结说,“其中包括构建5个体系,强大的公卫体系,稳步发展服务体系、防控体系、应对响应预案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这几大体系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机制制度的建设,包括健全响应机制、投入机制、分工机制、城乡和社区联动机制、预防机制等15项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搭建机制、构建体系。”

“从4月26日中央指导组撤离武汉到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党和政府没有一丝松懈,快马加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___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在落实中。”张伯礼院士介绍,比如现在重点医院都在建设一部分负压病房,可以收治比较重的传染病患者,今年秋天就要启用。“三药三方”中的“三方”上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听了汇报和审查,有望最近正式批复上市,为可能发生的疫情准备好弹药。此外,还包括物资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未雨绸缪,党和政府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了充分的安排和准备。

“北京新发地这次发生的小规模聚集性爆发,就是在各项机制建立过程中,发生的新疫情,能不能很好应对是个很好的检验。”张伯礼院士欣慰地说,事实证明,北京只用了40天就解决了问题,是非常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乌鲁木齐和大连也是这种情况。

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

上周张伯礼院士重返武汉督导和检查新冠疫情患者康复工作,并诊察了部分病人,为患者把脉处方。他还总结了新冠疫情后遗症新特征趋势。“有几点和我之前想得不太一样。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部分后遗症也与当初病情严重程度并非正相关,也就是说重症患者不一定就有后遗症重,而轻症患者也不一定没有后遗症。”张伯礼院士说,此外部分患者心理创伤与身体损伤同样并重。原以为病治好了,不是应该高兴吗,但是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焦虑、敏感、甚至抑郁状态,有些人出现脱发、纳差、腹胀,这都需要引起重视,早些干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对于部分肺损伤的患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张伯礼院士拿出几张患者的肺部CT介绍,通过影像可以看到,这名患者的肺纤维化通过治疗,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转,估计再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就能彻底康复了。此外新冠疫情康复患者应该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中西药结合药物,呼吸训练、物理疗法、针灸、贴敷、太极拳和八段锦、食疗及心理调护等。

不封城隔离武汉患者可能超100万

“ 我们国家用了1.5个月基本控制疫情,2.5个月基本取得胜利,3个月胜利班师。如果武汉没有封城、实施隔离会怎样?前不久湖北同济医学院对武汉疫情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结果。”张伯礼院士指着图标中的数据说,封城后患病人数降低了96%,也就是说如果不封城,患病人数就不是7万人而是近150余万人;2月3日武汉开始实行最严格隔离,患病者降低了69.6%;2月17号网格化大排查,又减少患病机会3.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封城和隔离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高传染性隐蔽性的新冠,全面严格隔离排查,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采取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也是科学严谨的。”张伯礼院士说,“同时我们的政府威信高,老百姓配合得比较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可以说,这场抗疫全国人民都是英雄。”

张伯礼院士由衷地表示:“此次抗疫效率之高,决心之大,投入之多都史无前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某些喊‘人权至上’的国家相比,不就是一次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吗!”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43位用户喜欢。

“新冠疫情有点狡猾。”这似乎是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一种共识。

新冠疫情的治疗无章可循,临床上更是没有特效药物可用,同时面对成千上万的患者,张伯礼率领的中医“国家队”压力山大。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体了解患者情况后,经专家组讨论,张刘二人决定在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的治疗手段,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

在此期间,武汉疫情进展焦灼,因病毒较为陌生,即使疫情得到一定的缓解,真正痊愈出院的患者却凤毛麟角。患者焦虑,医生着急,市民恐慌,疫情防控走向低迷。

就在此时,在张伯礼和刘清泉亲自参与救治和指导下,2月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2月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新冠疫情定点医院的23位患者“组团”出院。

两天31位患者的痊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医疗队员的士气,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疫情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疫情。

冬去春来,武汉樱花悄然绽放,武汉也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标准。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收舱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洒满大地。26天时间里,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据后来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用的病例高达九成以上,武汉方舱医院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9.9%。

“中国没有特效药,但有特效的治疗方案。这是中西医协同救治的生动实践。”江夏方舱医院的“三零”答卷令刘清泉骄傲又欣慰。但他事后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回想起建舱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转重”的军令状,自己颇感压力。“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想着赶快治病救人;事后仔细想想,要保证500多名患者零转重有很大风险,真的很不容易。”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22个字,有10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在9日“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刚刚从武汉回来的张伯礼脸上洋溢着微笑,“我去武汉市中医医院,他们写了个大横幅,欢迎张伯礼回家,我感到很亲切,就像是回家的感觉。”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通过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将“中国方案”应用于抗击疫情中。

这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人民英雄”,心中最惦念的永远是患者。他说自己每两个月就会去一趟武汉,因为那里有正在康复的病人,希望他们彻底治愈,回归正常生活。

不负人民 一切为了救人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他在抗击“非典”时立下的铮铮誓言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又一次兑现。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最前线。

然而,在武汉超负荷的工作下,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于2月19日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他调侃道,“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从一线撤回?“武汉一线的工作还需要我,不可能撤回。我就是去给人治病的,自己得病是关键时刻掉链子,不值得说。但是病了怎么办?赶紧手术,继续上前线战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张伯礼说。

手术后,医生要求他至少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却说:“多给点药,住院一个星期就行。”

在今年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上,张伯礼动情地说:“中医把胆叫‘胆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虽然没了,但做决断的勇气不能少。”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20位用户喜欢。

初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的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在一起,极易交互传染。

深入了解情况后,张伯礼和专家组认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还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方式,让患者普遍服用治湿毒疫的中药汤剂。

在张伯礼看来,整建制承包方舱医院,按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可以观察出中医药疗效特点和规律,更好指导治疗。2月12日,他率来自天津、江苏、湖南、陕西、河南等地的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看舌象、摸脉象……张伯礼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此外,怎样设置床位、床位间距留多少、空气循环问题、患者吃饭情况……他都要亲自考察过问。

许多医生劝张伯礼好好休息,“老爷子干活太拼命了,每天少的时候就睡一两个小时。”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在这位“无胆英雄”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超过1.2万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

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3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归零,这一天也恰逢张伯礼72岁生日,“‘武汉清零’对我就是最好的祝贺了”。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先进事迹个人有感范文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32个字,有1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136位用户喜欢。

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的作用备受瞩目。在新冠疫情患者治疗中,中医药疗效到底怎么样?普通人是否需要服用预防汤药?央视新闻独家连线正在武汉战“疫”一线的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带来权威解答。

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

江夏方舱医院380例病人 无一例转为重症

记者:江夏方舱医院和其他方舱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张伯礼:江夏方舱医院是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它和其他方舱医院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个医院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来自于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的209位中医大夫组成,进驻江夏方舱医院。

张伯礼:江夏方舱医院里的患者都以服用中药为主,除了有统一调配的汤剂外,还会根据每人不同的身体状况进行配方颗粒的调制。

张伯礼:除了服用中药外,患者每天会练习太极、八段锦,同时会加入针灸等中医的医疗项目。这样的治疗安排不仅有利于康复,还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愉悦精神。

记者:到目前为止,江夏方舱医院的中医药治疗效果怎么样?

张伯礼:第一批我们收治了超过380位病人,目前没有一例转为重症。目前,将近上百位病人核酸病毒一次转阴,个别病人两次转阴,陆续有病人将要出舱,整体效果不错。

中医以成建制方式建立定点医院 和西医成为并肩作战的主力军

记者:您之前提到过治疗新冠疫情中医药是主力军,关于这点我们应该怎么理解?

张伯礼:以前,中医的角色是会诊中提建议的参与者。但在这次疫情的治疗中,中医以成建制的方式建立了定点医院,从上到下拥有自主权。在这次治疗新冠疫情的战役中,中医和西医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主力军。

张伯礼:特别是对于轻症患者,通过中医的治疗是可以让患者痊愈的,我对这点是有信心的。但在重症的治疗中,西医仍是主力军,中医是辅助作用的。中医、西医是我们中国人常用的两套医学体系,各有各的长处。

张伯礼:疑似患者或轻症病人,在初步确诊时应及早用药。等到了一定阶段再用药,可能会错过最佳诊疗时期。普通感冒也是一样,用药越早越好,事半功倍。

记者:不同的地域用药配方会有一些调整吗?例如武汉和黑龙江,同样的清肺排毒汤内的成分会有调整吗?

张伯礼:是这样的,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这个疫情的病因相同,所以致病因素都是一样的,临床表现也是大致相同,因此可以用同一个标准的处方来治疗。但是各地有不同的气候、地理特点,并且每个人的个体特征不同,所以应该做出适当调整,这样更有利于治疗。

人民英雄张伯礼抗疫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范文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15位用户喜欢。

今天看了张院士主讲的战疫第一课,感受颇深。这次的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短短几日其病疫的魔爪就伸向了整个中国,其严重性比起非典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其疫情让人望而生畏,但今日的中国早已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人不愿再看到无辜的人死去了。经历了十七年前那场沉重的灾难,每个中国人都蜕变成了一位勇士。疫情当前,无论是什么人,小到垃圾工人,大到国家领事,都在为人民出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包括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内的多方面显著优势,能够在急难险重关头高速高效运转

在这次疫情当中,中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降低了病情的转化,能帮助病人恢复。效果明显,有利于鉴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有必要及时有效运用中医药治疗确诊与疑似病例,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优势作用。

苦难只会铸就辉煌,风雨只会造就彩虹!这场斗争必定赢,因为我们不再像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时那么弱小,那么无力,人民强大了,国家也强大了!今天,我们不想再重演十七年前的悲剧,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想拯救更多的人!我坚信,我们定会战胜疾病,战胜一切!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16篇范文)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后,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逊地说。今年,68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人被授予提名奖。座谈会上,听了他们的事迹,张伯礼感触很深:“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事迹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张伯礼信息

  •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16篇范文)82人关注

    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余年来,张伯礼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中医药教育与临床一线,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