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事迹范文 > 先进事迹

人民英雄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范文(16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8-07 11:05:01 查看人数:80

内容目录(每篇详细参数)

内容标题 字数 段落 默读 朗读 慢速
人民英雄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范文 614字 9段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183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506字 6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68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1760字 13段 6分钟 10分钟 14分钟 253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539字 7段 2分钟 3分钟 5分钟 203人
最新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659字 4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275人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 1046字 12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179人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 749字 8段 3分钟 5分钟 6分钟 132人
最新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687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08人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 1079字 11段 4分钟 6分钟 9分钟 280人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688字 6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55人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1413字 8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83人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686字 7段 3分钟 4分钟 6分钟 154人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909字 9段 4分钟 5分钟 7分钟 127人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 1377字 15段 5分钟 8分钟 11分钟 116人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927字 12段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229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476字 3段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128人

人民英雄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范文 篇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14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在本该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日子中,突然传出武汉正在与病毒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消息。

害怕吗?广播里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则”,每个村子门口的警戒线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员行踪登记,新闻报纸上铺天盖地持续了两个月的报....

战场上的士兵不能临阵退缩,“领导阶层”的人站起来了,医生护士,他们在我们缩在保护我们的小房子的时候,向前走,从安全区到方舱医院,从普通衣服到防护服。

冒着极大的恐惧,推迟临期的婚礼,瞒着担心的父母,他们本着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能漠视生命被摧害的这一基本原则,一点点往前冲。

张伯礼校长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在生死关头,冲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他穿起防护服,面对病毒,不言恐惧。这种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大爱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感谢张伯礼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逆行的时刻;什么是一个学者该担当的责任。也感谢您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春节原本是团圆的日子,却依旧有许多勇敢的战士们写下请战书,不顾一切奔向抗“疫”—-线的队伍中。多亏有了他们,我们将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当看到有关医务工作者的报道,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五味杂陈。有担忧、期盼、感动,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感恩”。

经过这次考验,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06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68位用户喜欢。

庚子新春,迎战新冠,他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抗疫战”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

临危受命,闻令而动。在出征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填词道:“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面对尚有很多未知的病毒,他心里却有一份底气,那是对中医药的信心。

那时的武汉,发热门诊外阴冷潮湿,门诊内人满为患。“如果不加以控制,感染人数会越来越多。”当晚,他第一时间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必须严格隔离,并提议将确诊、疑似、发热、密接4类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

“严格隔离,只成功了一半,不吃药不行。”张伯礼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普遍服用中药,并拟定“宣肺败毒方”等方药。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2020年2月初,他以精湛的中西医术、勇于担当的气魄,向中央指导组写下请战书──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他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穿上写有“老张加油”的防护服,他开始了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新冠疫情的“战斗”。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出舱后无一例复阳。经验在各方舱推广,大大降低了转重率。

人民英雄张伯礼先进事迹最新 篇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760个字,有1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6分钟,朗读时长10分钟,慢速需要14分钟,有253位用户喜欢。

“如果疫情是一场大考,那么目前考试依然继续。全球新冠疫情确诊病例超过百万的国家已经有5个。如果8月份还没有出现拐点,很可能今年秋冬新冠和流感一起‘横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在7月30日天津召开的“中医药抗击疫情的经历与思考”报告会中上介绍,“在后疫情时代,利用短短三个月,党和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建立机制,进行物资准备,人员培训,已经为第二阶段抗击疫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第二次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

张伯礼认为,疫情之初的确暴露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响应机制比较滞后,层层上报延误时机。基层医疗几乎瘫痪,患者都挤兑到大医院。“那么直报机制怎么建?基层医疗怎么强起来?综合医院治疗传染病有很多困难,三区两通道都是临时搭建,综合性医院一般不收治传染病。遇到这种疫情怎么办?”

6月2日,___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___总书记的讲话为后疫情时代防控响应机制救治体系搭建了四梁八柱。”张伯礼院士总结说,“其中包括构建5个体系,强大的公卫体系,稳步发展服务体系、防控体系、应对响应预案体系、中医药服务体系。这几大体系的建设,不只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机制制度的建设,包括健全响应机制、投入机制、分工机制、城乡和社区联动机制、预防机制等15项机制,用创新的方法搭建机制、构建体系。”

“从4月26日中央指导组撤离武汉到现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党和政府没有一丝松懈,快马加鞭地做了大量的工作,___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内容基本都在落实中。”张伯礼院士介绍,比如现在重点医院都在建设一部分负压病房,可以收治比较重的传染病患者,今年秋天就要启用。“三药三方”中的“三方”上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听了汇报和审查,有望最近正式批复上市,为可能发生的疫情准备好弹药。此外,还包括物资的准备,人员的培训等,未雨绸缪,党和政府为保护人民的健康做了充分的安排和准备。

“北京新发地这次发生的小规模聚集性爆发,就是在各项机制建立过程中,发生的新疫情,能不能很好应对是个很好的检验。”张伯礼院士欣慰地说,事实证明,北京只用了40天就解决了问题,是非常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目前乌鲁木齐和大连也是这种情况。

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

上周张伯礼院士重返武汉督导和检查新冠疫情患者康复工作,并诊察了部分病人,为患者把脉处方。他还总结了新冠疫情后遗症新特征趋势。“有几点和我之前想得不太一样。新冠疫情患者大部分没有后遗症;部分后遗症也与当初病情严重程度并非正相关,也就是说重症患者不一定就有后遗症重,而轻症患者也不一定没有后遗症。”张伯礼院士说,此外部分患者心理创伤与身体损伤同样并重。原以为病治好了,不是应该高兴吗,但是很多人出现了失眠、焦虑、敏感、甚至抑郁状态,有些人出现脱发、纳差、腹胀,这都需要引起重视,早些干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

“对于部分肺损伤的患者,越早干预效果越好。”张伯礼院士拿出几张患者的肺部CT介绍,通过影像可以看到,这名患者的肺纤维化通过治疗,一个月比一个月好转,估计再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就能彻底康复了。此外新冠疫情康复患者应该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效果会更好,比如中西药结合药物,呼吸训练、物理疗法、针灸、贴敷、太极拳和八段锦、食疗及心理调护等。

不封城隔离武汉患者可能超100万

“ 我们国家用了1.5个月基本控制疫情,2.5个月基本取得胜利,3个月胜利班师。如果武汉没有封城、实施隔离会怎样?前不久湖北同济医学院对武汉疫情建了一个数学模型进行评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结果。”张伯礼院士指着图标中的数据说,封城后患病人数降低了96%,也就是说如果不封城,患病人数就不是7万人而是近150余万人;2月3日武汉开始实行最严格隔离,患病者降低了69.6%;2月17号网格化大排查,又减少患病机会3.7%。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封城和隔离在控制疫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高传染性隐蔽性的新冠,全面严格隔离排查,早诊早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我们采取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也是科学严谨的。”张伯礼院士说,“同时我们的政府威信高,老百姓配合得比较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可以说,这场抗疫全国人民都是英雄。”

张伯礼院士由衷地表示:“此次抗疫效率之高,决心之大,投入之多都史无前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某些喊‘人权至上’的国家相比,不就是一次生动的政治思想教育吗!”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539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5分钟,有203位用户喜欢。

初到武汉时,疫情形势正值最严峻的时刻。医院里人满为患,各类患者交织在一起,极易交互传染。

深入了解情况后,张伯礼和专家组认为,要迅速采取措施,对疑似、发热、密接和确诊四类人,进行分类管理、集中隔离。还要采用“中药漫灌”的方式,让患者普遍服用治湿毒疫的中药汤剂。

在张伯礼看来,整建制承包方舱医院,按中医的理论指导治疗,可以观察出中医药疗效特点和规律,更好指导治疗。2月12日,他率来自天津、江苏、湖南、陕西、河南等地的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看舌象、摸脉象……张伯礼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此外,怎样设置床位、床位间距留多少、空气循环问题、患者吃饭情况……他都要亲自考察过问。

许多医生劝张伯礼好好休息,“老爷子干活太拼命了,每天少的时候就睡一两个小时。”但他依旧“我行我素”。

在这位“无胆英雄”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超过1.2万人,每个方舱医院都配备了中医药专家,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

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复阳。3月1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首次全部归零,这一天也恰逢张伯礼72岁生日,“‘武汉清零’对我就是最好的祝贺了”。

最新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篇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59个字,有4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275位用户喜欢。

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繁衍与发展历程,大大小小的瘟疫其实从未远离人类,在历代应战疫病的过程中,中医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且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中医药均发挥了应有作用,社会各界对中医药治疗新冠疫情也寄予希望。

在一次次临床诊察和研究中,张伯礼发现中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并发症等方面均有疗效。他建议:轻中症患者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切,都要以病人受益最大为原则!

随着中医药诊疗参与力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目前,中医或中西结合救治患者七千多人次,已有近千名患者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过程中都发挥了作用。

张伯礼说,“从深度看,中医在此次疫情防治过程中有了成建制队伍和定点医院,仅湖北省中西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定点医院就有400余张床位,金银潭医院开设了中医病床40余张。由中医药人员进行救治,使患者得到了系统规范的中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全国多地中医院参加病人收治,或建立了中医会诊制度;多个省市发布文件,要求全部患者都能得到中医药治疗。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全过程发挥了作用,对于普通型患者改善症状,缩短疗程,促进痊愈;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可减轻肺部渗出,控制炎症过度反应,防止病情恶化;对于恢复期患者,可促进康复进程。除了临床救治,还同步开展了临床和药物科学研究,我们承担了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启动,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 篇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46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179位用户喜欢。

进入3月,好消息传来,3月10日,湖北武汉的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3月17日,各地援鄂医疗队开始撤离。但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却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现在工作的重点是继续进行新冠疫情恢复期患者的中医药康复治疗指导,并对意大利、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及时进行指导,让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张伯礼告诉《中国人大》记者。

2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前排左三)在湖北武汉江夏方舱医院指导工作,至今,张伯礼仍坚守武汉,继续在抗疫一线战斗。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飞赴武汉。从这天开始,他就一直坚守江城,战斗在最前沿。

2月14日上午,张伯礼率领来自5个省的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正式进驻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参与新冠疫情的救治工作。这是武汉市首个以中医为主的方舱医院。

“根据以往的经验,轻症的患者,吃中药就可以治好。”张伯礼说,病人在方舱医院进行集中收治,集中标准化治疗,把大医院的床位留给重症患者,这种做法是落实中央决策的一个重要抓手。

张伯礼介绍,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疫情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

张伯礼说,当前中国的疫情防控还有三大隐忧,分别是:防海外输入、危重症救治、出院康复。

“恢复期的病人里有相当一部分肺里的阴影没有完全吸收,应该抓紧治疗,还有一部分是免疫功能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往往一场重感冒对他们也是种打击,所以一定要调节好。这些阶段中医还是有方法,在积极调理以后,帮助他们完全修复。”他说。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世界关注。现在,中国生产的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等中药都已在国外新冠疫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伯礼介绍,3月18日晚,一场中美中医师网络交流会在武汉举行。张伯礼会同国内中医界专家和美国中医师们,就中医治疗新冠疫情进行远程视频交流指导。

在武汉抗疫期间,张伯礼曾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张伯礼说:“肝胆相照,我把胆留在武汉了!”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张伯礼抗击“非典”时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在为自己还是为人民的这道选择题面前,张伯礼毫不犹豫作出抉择,展现了一名医生代表的医者仁心与大局担当。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 篇7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749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32位用户喜欢。

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40余年来,张伯礼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中医药教育与临床一线,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临危受命飞赴武汉抗疫最前线,奋战82天,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贡献出抗疫中国方案的中医药力量。国医济世,德术并彰,他用一次次逆行坚守,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2020年1月27日,正在天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的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大战最前沿。他第一时间提出,将确诊、疑似、发热、留观4类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并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拟定“宣肺败毒方”等方药,让4类人使用中医药。

2月初,他与刘清泉教授共同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他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他白天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有时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因超负荷工作,胆囊炎发作,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术后麻醉期刚过,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助理读疫情通报,打电话询问江夏方舱医院情况,接听医护人员打来的求教电话。截至2020年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564名患者,取得“零转重、零复阳、轻症无一转为重症,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亮眼成绩。

2021年1月,石家庄又出现疫情,张伯礼肩负使命再赴抗疫第一线。

作为科研工作者,他带领团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痛点进行科技攻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他致力于中医药教育与传承,不断探索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作为中医临床专家,他以医者仁心行仁爱之术,为中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伯礼荣获“人民英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最新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个人事迹学习心得 篇8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7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08位用户喜欢。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电话,临危受命,当晚奔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

1月27日开始,张伯礼院士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疫情的处方。他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这一建议被采纳。

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该“中医国家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的专家组成。

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在张伯礼院士的带领下,江夏方舱医院收治564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29%),治愈出院392人,其他患者在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后转诊他院。患者通过服用中药、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贴、做针灸等全套中医疗法的救治,截止到“休舱”时,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2月16日,由于过度劳累,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经检查,张伯礼院士的胆囊已经化脓、胆管结石嵌顿坏疽了。19日,张伯礼院士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他就又投入救治工作。

3月19日,张伯礼院士迎来了72岁生日。同一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张伯礼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4月8日,张伯礼院士原本计划在武汉解封之际回津,由于有些工作需要处理,就一直拖延到4月16日。在这一周多时间里,张伯礼院士还忙于各种国际连线,为海外华人华侨解“疫”释疑,帮助国外抗击疫情,讲解新冠疫情防治的中医处方,分享中医药抗疫经验等。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有感心得 篇9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079个字,有11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9分钟,有280位用户喜欢。

“新冠疫情有点狡猾。”这似乎是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一种共识。

新冠疫情的治疗无章可循,临床上更是没有特效药物可用,同时面对成千上万的患者,张伯礼率领的中医“国家队”压力山大。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体了解患者情况后,经专家组讨论,张刘二人决定在江夏方舱医院采用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使用西医设备检测)的治疗手段,对患者除了施以汤剂,辅之理疗、按摩、灸法等,同时还教患者练习太极、八段锦,以利疏经活血。

在此期间,武汉疫情进展焦灼,因病毒较为陌生,即使疫情得到一定的缓解,真正痊愈出院的患者却凤毛麟角。患者焦虑,医生着急,市民恐慌,疫情防控走向低迷。

就在此时,在张伯礼和刘清泉亲自参与救治和指导下,2月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2月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武汉市中医医院两家新冠疫情定点医院的23位患者“组团”出院。

两天31位患者的痊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医疗队员的士气,对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更是一剂“强心针”。

中西医协同救治的效果立竿见影。在新冠疫情防疫治疗最关键的时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建立了中西协同救治巡诊会诊专家组,12个专家组每组配有一名西医专家,一名中医专家和一名武汉当地专家,对武汉所有住院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进行巡诊巡查指导用药。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巡诊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死亡率逐步下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张伯礼与刘清泉还共同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攻关专项——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临床研究,对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筛选与评价。通过研究发现:六神胶囊/丸、连花清瘟胶囊等多个名优中成药显示体外能够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通过这些研究成果再结合临床辨证论治的经验作为参考,中医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冠疫情。

冬去春来,武汉樱花悄然绽放,武汉也终于迎来了新的生机,越来越多的患者符合出院标准。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收舱那天,天空晴朗,阳光洒满大地。26天时间里,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

据后来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在全国新冠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应用的病例高达九成以上,武汉方舱医院患者服用中药的比例更是达到了99.9%。

“中国没有特效药,但有特效的治疗方案。这是中西医协同救治的生动实践。”江夏方舱医院的“三零”答卷令刘清泉骄傲又欣慰。但他事后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回想起建舱之初立下的“零感染、零转重”的军令状,自己颇感压力。“当时没觉得有什么压力,只想着赶快治病救人;事后仔细想想,要保证500多名患者零转重有很大风险,真的很不容易。”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篇10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8个字,有6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5位用户喜欢。

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伯礼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继承发展祖国传统医药,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这使他以惊人的毅力勇攀科研高峰,教书育人,救死扶伤。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张伯礼临危受命飞赴武汉,投身抗疫最前线。超负荷的工作,让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并进行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张伯礼笑着说。

新冠疫情初期,张伯礼率来自天津、江苏等地的3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看舌象、摸脉象……白天,张伯礼指导临床会诊巡查病区,晚上则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怎样设置床位、床位间距留多少、空气循环问题、患者吃饭情况……事无巨细,张伯礼都要一一过问。

在这位“无胆英雄”的推动下,中医药全过程介入新冠疫情患者救治。武汉16家方舱医院均同步配送中药方剂,中药使用率达90%。到2020年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收治的564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无一例死亡。

事实上,这不是张伯礼第一次尝试用中医药抗击急性传染病。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张伯礼就任天津市中医治疗“非典”指挥部总指挥,他请缨组建了两个独立的中医重症隔离病房,用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张伯礼常说,中医药学虽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现代生命科学所遇到的很多困难和挑战,将从中医药学中得到启发。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2020年9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后,难掩激动之情的张伯礼填下了这首词——《人民才英雄》。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张伯礼仍坚持出诊,身穿白大褂的他,一如往常步履矫健、面带微笑地走进诊室。“要把荣誉珍藏起来,化作一种精神和力量,更加努力地工作。”

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范文 篇11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413个字,有8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83位用户喜欢。

“是父亲的人品和言传身教,让我对中医医学产生了兴趣。”张磊今年45岁,现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偶然看到一个农村患者疑患绝症求助父亲加号,父亲凭借多年经验调整用药,半个多月后,病人复诊,症状明显改善,又服用了一段时间中药,病人终于康复。这让张磊打小认识到,医生能治病救人,是神圣而高尚的职业。高考填报志愿,张磊选择了学医。大学毕业后,张磊在职读完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中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恪守医德,钻研医道。

2020春节,新冠疫情来袭,张伯礼紧急赶赴武汉抗疫前线。张磊也给组织写了几次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抗疫:“我2003年参加过抗击非典,后来还参加过多次突发事故的抢救,我既是党员,又是高年资医生,疫情危急,古稀之龄的父亲尚且冲锋在前,年富力强的儿子岂能坐视不理?”

2月21日,张磊得到上级批准,带领天津市第12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赶赴武汉,并担任医疗队队长,负责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诊治工作。提取患者咽拭子样本的岗位,极易被患者呛咳喷出的病毒感染,张磊身先士卒:“我有经验,还是我上吧。”而这时,在抗疫前线的张伯礼因为劳累导致急性胆囊炎发作,已经进行了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就来到感染风险最高的重症监护室亲自查看患者舌象,白天指导会诊,晚上召集会议,研究治疗方案。

由于倒班,父子俩一直未能相见,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两人终于在前线首次相见。见面时父亲的一句“瘦了15斤,可身轻如燕”,让张磊的眼睛湿润了。见面仅10分钟,父子俩又各自奔赴战场。望着父亲的背影,张磊一瞬间读懂了父亲——父亲这辈子,为了治病救人,可以奉献所有。“父亲古稀之年还为了中医药事业努力工作,对于我来讲是最好的榜样,我更应该尽自己全部力量兢兢业业拼搏。”张磊对记者说。

张伯礼侄子张硕今年35岁,现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目前正在甘肃进行帮扶工作,记者电话连线时,他正在岗位上忙碌。他告诉记者,由于爷爷奶奶去世早,作为长子的伯父张伯礼早早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大家庭的重任,也是受伯父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他逐渐喜欢上了中医学。高考时,张硕也选择了学医,本科毕业后考上了研究生,多次跟随伯父实习出诊,更加感受到了伯父的严谨博学和人品医德。“我心目中医生的样子就来源于伯父,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中医不仅仅是用几味药物,也是一生的责任与担当。”张硕对记者说。

张硕告诉记者,今年,他递交前往武汉一线抗疫的请战书时,就是照着伯父的样子做。在武汉二十多天,江夏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时,伯父、哥哥和他才在医院见上了一面。他通过手机向记者发送了当时留下的一张合影,记者看到,照片上3个穿着防护服的人并肩站着,中间写着“老张”,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张”,左边是儿子张磊,右边是侄子张硕。“我们平时不常相见,这也是我们仨难得的一张合影。”张硕对记者说。

从武汉回来,张硕又申请了参加援甘,已经在甘肃省临洮县工作几个月了。上个月,伯父来陇西县参加中药产业园发展规划,看到伯父与产业界紧密交流、指导研发的场景,真是感叹他的奉献精神和渊博知识。

张硕说,伯父已是七旬老人,仍然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坚持教学、坐诊和科研。他在办公室挂着一幅牌匾——“贤以弘德,术以辅仁”,意思是好的人才可以培养高尚的医德,有了高尚医德,有了治病救人的决心,一定还要有精湛的医术,用高超的医术来彰显仁爱之心。“这是伯父的座右铭,也是我的座右铭,更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家训,我将此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张硕说。

学习人民科学家张伯礼院士事迹心得体会 篇12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686个字,有7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3分钟,朗读时长4分钟,慢速需要6分钟,有154位用户喜欢。

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消息传来,海河儿女倍感振奋。

昨晚,记者电话连线张伯礼校长,他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谦逊。“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占了全国医护人员的功,占了中医药之功。感谢党和国家的鼓励和信任!我将再接再厉,倍加珍惜党和国家给予的荣誉,做好充分防控准备,打赢抗疫决胜之战。”张伯礼告诉记者。

张伯礼再三表示自己获得的这份荣誉太高太重了。“抗疫期间全国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奋战,从中央到地方到各行各业的人员都在全力支援,湖北、武汉人民做出了重大牺牲,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张伯礼对记者说,“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是党和人民给予整个医务界的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给予中医界的无上荣誉,我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努力尽职而已。对我来说,被授予的国家荣誉称号不是给个人的,自己只是个代表。“很多医护人员做得都比我好,尤其还有一些同志牺牲了,这让获得荣誉的我感到不安。在抗疫前线,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张伯礼告诉记者,他刚刚填了首词,用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清平乐·人民才英雄》

白甲十万,战疫三月酣。江城生死皆好汉,数英雄独颜汗。

中央经略济生,举国众志成城。中西协和防治,环球凉热彰明。

张伯礼告诉记者,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给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团队很多关怀和帮助!我和团队将此化为动力,做好新冠疫情预防工作,为秋冬可能到来的疫情做好充足准备。近日带领团队围绕新冠疫情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发及生产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培训了中医医院的防疫队伍,积极开展防疫技术学习。此外,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刚刚获批,也在积极组织项目,尽快研制出更好的药来回报党和人民。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09个字,有9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5分钟,慢速需要7分钟,有127位用户喜欢。

三个月的朝夕相处,除对张院士精益求精的医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之外,也让他对张院士医者仁心的付出既敬佩又心疼。

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权威专家就是大棋盘上最举足轻重的“棋子”。作为“国字号”专家组的中医药成员,张伯礼和刘清泉更是身兼数职,重任在肩。

采集患者资料、制定中医治疗方案、记录研究数据、巡诊、会诊……近90个日日夜夜里,张伯礼和刘清泉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因工作繁忙,张刘二人经常赶不上吃饭。一日,结束工作的二人又一次错过饭点,刘清泉熟练地拿出两盒泡面,准备当做二人午饭。这时,工作人员送来两个盒饭,饭已经凉了,快餐油很大,考虑到张院士的身体,刘清泉劝其不要吃完,先吃几口垫一下,后面看看能不能再找到其他吃的。然而,就刘清泉一个转头的功夫,张院士已经把盒饭全部吃完,边吃边嘟囔着:“不吃完不就浪费了吗?不能浪费啊。”

由于过度劳累和饮食不当,张伯礼院士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后第三天又投入工作,他风趣地说:“这回把胆留在了武汉,看来这辈子注定与武汉肝胆相照了。”

术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医生说至少要休息两个星期。张伯礼急了,说自己尽量听话,多给点药,最后住了一个星期就返回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

“身为一位大院士、一位大学校长、一个知名教授,但张老师却从来没有在乎过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是始终心系患者,保留着自己最本质的初心,实在令人敬佩!”刘清泉说,在武汉的近距离接触里,张院士的言传身教令他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头儿真的是‘拼了’!”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三个月艰苦卓绝的奋战,武汉的新冠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4月16日上午9点半,张伯礼和刘清泉这对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功成挥手,道别武汉,凯旋回程。

武汉疫情阻击战告一段落,但“最强搭档”的故事传说还在继续。为更好地开展康复者治疗工作,6月底,刚刚返程两个月的张伯礼和刘清泉接到任务——二人将再次携手,重赴武汉,开设康复门诊,为新冠疫情患者实施康复管理工作。据悉,张伯礼将于六月底出发,而刘清泉则因参与北京疫情防控专家组指导工作,于七月初启程。可以预见,这对抗击疫情战场上的“最强搭档”将再次开启新的征程!

人民科学家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心得体会 篇14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1377个字,有15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5分钟,朗读时长8分钟,慢速需要11分钟,有116位用户喜欢。

自抗疫人民战争打响,这位中医大家挺身最前线,老当益壮、当仁不让,以“中药漫灌”的理念,科学救治新冠疫情患者,诠释了阻击疫情关键时刻一个中医药科学家和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仁心大爱,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年逾古稀的张伯礼院士,从天津来到湖北,以科学报国的精神,充分发扬中医药特长,在疫情阻击战中指导建起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率领由来自天津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书写了挑战和抗击新冠疫情的故事,为新冠病毒患者解除病痛,为阻击疫情蔓延争取了主动和时间,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魅力,印证了中西医结合在抗击疫情中的功力和成效。

张伯礼院士身患胆石症,在抗疫斗争前线微创切除胆囊,成为“无胆英雄”,他不曾从抗疫火线退下,而是毅然坚守,而且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也来到武汉,父子在一线红区共同抗击疫魔,如此情节,多么感人!

张伯礼院士是一位英勇无畏、敢于担当、忘我工作的抗疫英雄,一位白衣天使的代表,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代表,一位天津人的代表。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必将激励我们把抗疫斗争进行到底,夺取最后的胜利。

张伯礼院士离汉前写诗告别

4月16日,江夏方舱医院总顾问、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凯旋,离开了他苦战82天的武汉。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电话,要求当晚到武汉。72岁的张伯礼不惧危险,来到武汉。

1月27日开始,张伯礼院士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疫情的处方。

创建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推动中医治疗新冠疫情

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209名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该“中医国家队”由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三甲医院专家组成。随队进驻的还有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天总计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其他休舱转诊他院。

据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介绍,张院士作为总顾问,带领刘清泉院长及五省市400多中医专家,奋战在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他亲自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查房,为每一位患者拿脉、查看舌苔,了解病情。一个上午出来,防护服早已汗的透湿。

晚上,张伯礼院士又召集五省市几名知名中医专家会诊,在张伯礼院士的指导下,制定了江夏中医方舱医院一号方、二号方。后期,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基本做到了“一人一方”。

据张伯礼院士自己介绍江夏方舱医院有564个患者(轻症71%,普通型29%),五个中医医疗队(中医国家队)整建制接管。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除了吃中药还要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按摩、做敷帖,做针灸,中医疗法全套都上。截止到“休舱”,实现了“三个零”病人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明用中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疫情的目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患者用的药,主要是宣肺败毒、淸肺排毒汤,再就是少数配方颗粒(中成药)。像密切接触的、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人,用中成药,如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针剂则用血必净。

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说“张院长亲自带领一支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在他的全程、深入推动下,此次新冠疫情救治中,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史无前例的”。

抗疫英雄张伯礼的先进事迹 篇15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927个字,有12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4分钟,朗读时长6分钟,慢速需要8分钟,有229位用户喜欢。

医之大者 为国为民——记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

“有些出乎意料,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后,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谦逊地说。

今年,68人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54人被授予提名奖。座谈会上,听了他们的事迹,张伯礼感触很深:“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事迹很感人,精神也伟大。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科技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也应该同时进步,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载誉归来,他立即行动:“通过这次表彰,我们学校首先要学习大会的精神,让广大青年学子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心坎里,体现在行动上,养成习惯,受益终生。我也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这个荣誉。”

国医济世,德术并彰。“人民英雄”张伯礼用一次次逆行坚守,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用一辈子敬业奉献诠释着赤诚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临危受命 提出抗疫“中国方案”

庚子新春,迎战新冠,他逆向而行、披荆斩棘。

2020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导“抗疫战”的张伯礼,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

临危受命,闻令而动。在出征武汉的飞机上,张伯礼填词道:“晓飞江城疾,疫茫伴心惕。隔离防胜治,中西互补施。”面对尚有很多未知的病毒,他心里却有一份底气,那是对中医药的信心。

那时的武汉,发热门诊外阴冷潮湿,门诊内人满为患。“如果不加以控制,感染人数会越来越多。”当晚,他第一时间向中央指导组提出,必须严格隔离,并提议将确诊、疑似、发热、密接4类人群进行集中隔离,分类管理。

“严格隔离,只成功了一半,不吃药不行。”张伯礼提出“中药漫灌”治疗方法,普遍服用中药,并拟定“宣肺败毒方”等方药。这一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2020年2月初,他以精湛的中西医术、勇于担当的气魄,向中央指导组写下请战书──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他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穿上写有“老张加油”的防护服,他开始了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新冠疫情的“战斗”。截至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总共收治的564名患者中无一例转为重症,出舱后无一例复阳。经验在各方舱推广,大大降低了转重率。

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先进事迹 篇16

阅读小贴士:本篇共计476个字,有3个段落,预计默读时长2分钟,朗读时长3分钟,慢速需要4分钟,有128位用户喜欢。

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功能主治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导致中药品种多而小,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面对这些问题,张伯礼率先提出“中成药二次开发”战略,即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药的“两个相对清楚”——“药效物质相对清楚,作用机理相对清楚”;把古老的中药赋予现代的科技含量,使其“焕发青春”,“让百姓用上质量更好、效果更明确、副作用更小的中成药”。

经过八年的苦心孤诣、集智攻关,张伯礼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天津市三十个中药品种的二次开发研究工作。由此,中医药销售过亿元品种由3个增加到12个,年销售额累计超过了230亿元。中医药产业进一步向科技型、高效型和节约型方向转型升级。其研发出的核心技术也随之推广应用于全国19个省市近百家中药企业。中药大品种群大大扩张,过亿元品种从40余个增加到500余个,过十亿元品种也由0増加到50余个。这项研究不仅推动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5年1月,由张伯礼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该领域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人民英雄张伯礼个人先进事迹有感范文(16篇范文)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防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疫情防控指导组电话,临危受命,当晚奔赴武汉疫情防控一线。1月27日开始,张伯礼院士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疫情的处方。他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张伯礼信息

  •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16篇范文)
  • 张伯礼同志先进事迹(16篇范文)82人关注

    张伯礼,男,汉族,1948年2月生,中共党员,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余年来,张伯礼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中医药教育与临床一线,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 ...[更多]